正文 第15章 冒險一點的精神(3)(1 / 3)

例如這裏有兩個機會,一個是可以弄到一份可靠的工作,年薪兩萬元;每5年左右就可能提升一次;另一個機會是你可以買下一個公司,該公司的前途如何尚不可知,但業主的現行年薪為5萬元。

該公司可能在一兩年內繼續盈利或倒閉。

你如何進行選擇呢?

是接受那份能得到中等報酬並有望晉升的可靠工作呢?

還是冒險買下那個公司,以求可能獲得更高的報酬呢?

有些人根本不考慮冒險,不管公司成功的可能性有多麼大,他們寧願安於現狀去接受那份可靠的工作;而另外一些人則既不關心成功的可能性,也不考慮自己為辦好公司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及其一旦失敗後所受到的損失,他們隻是看到那公司現行的報酬是第一份工作的2倍以上而決意買下那家公司。

對於第一種人來說,他們過於保守,沒有冒險的膽量和精神,注定不可能成就大事;而第二種人,他們的意誌隻是受眼前報酬的大小來擺布,而不顧自己的成為金領概率就冒然行事,這是種賭徒般的冒進行為,他們也不可能獲得連續的成功。

金領的決策方式和對形勢的估計與上述兩種人截然不同。他們能夠係統、完整地做好該公司成功的可能性,以及經過自己的努力對其影響的程度。

如果他看到自己具有足以影響該公司成敗的能力,他就很可能買下它;否則他就放棄。

有人向香港工商業巨子霍英東請教他成為金領的秘訣,霍英東的回答是:“能為人之不能為,敢為人之不敢為,即敢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

是的,他就是憑借著他的聰明才智,憑借著他敢於冒險而不冒進的精神由一個渡輪的加煤工人成為了香港的超級富豪,他的冒險精神從他興辦海底淘沙業上得到了集中的體現。

霍英東最初是從航運業發展起來的,然後又捕獲機會成功地率先轉向地產業。

但是伴隨著霍氏地產業的發達,香港地產商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競爭日漸激烈和殘酷,雖然憑著他雄厚的財力和豐富的經驗,他完全能夠繼續在地產業獨領風騷。

但是不甘寂寞、樂於迎接挑戰的霍英東卻開始思索新的賺錢途徑。

他想到海底淘沙,這一想法來自於他的生意經曆:他在建築樓房時,常常為建築材料而傷腦筋,海沙是建材中的必需物品。

因為香港島小地少,建築用沙大都從外部運入,且需求量隨著香港的發展會日益增大。

故海底淘沙肯定會是一個很有潛力、充滿機會和前途的行業。

但是,海底淘沙需要把海沙從深數十米甚至數百米深的海底淘上來,又談何容易,其對機械設備的要求極高,用工時間要拉得很長,獲利的前景難以預測。

當時的香港無人敢於問津。

但是,霍英東就是敢於為別人之不敢為,他堅信隻要引進先進的設備,提高勞動效率,海底淘沙就肯定能賺取可觀的利潤。

主意既定,便馬上付諸實施。霍英東於1961年底從泰國花120萬港元買了一艘長288英尺、載重2890噸的大挖泥船,命名為“有榮四號”。

當船駛入香港時,親朋好友們都為他捏了一把汗:如此巨大的投資,如果血本無歸怎麼辦?

霍英東卻爽朗地一笑說:“成為金領是需要勇氣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這勇氣、這膽量、這精神終於有了報答,“有榮四號”成了霍英東的“淘金船”。

隨後,他又派人到歐洲訂購了一批淘沙機械船,用現代化手段取代了落後的人力淘沙。

如一艘名為“曼克頓號”的挖泥船,20分鍾可從海底挖泥沙2000噸,並自動卸入船艙中。

兩年後,他已經擁有了80多艘船。與此同時,他還一舉獲得了中國海沙入口專利權,這等於壟斷了香港海沙的供應市場,成為了香港淘沙業的巨擘。

霍英東就是憑借著他“敢為別人之不敢為”的精神,率先涉足了當時香港無人敢問津的、搞不好有破產危險的淘沙業,勇敢地吃下了那隻“螃蟹”,從而使自己的事業進一步走向輝煌。

但隻有“敢”還是不夠的,必須還要以“能”為後盾,從霍英東拓展淘沙業來看,他原本雄厚的財力以及豐富的經營經驗是他又一次成功的重要保障。

如果根本沒有戰勝困難的“能”,而隻有“敢”就付諸行動,那麼,這種行動就是一種冒進,而不能稱其為一種冒險,它隻能導致慘敗,即使會有某次僥幸的成功,但最終會慘敗。

冒險精神是金領的重要品質,也是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金領的必要條件。

你如果要想成為金領就必須要使自己具備這種品質。

但是,要注意,在你具備戰勝那些險境的能力之前,不要試圖去冒險,因為這時你的行為已經變成了冒進,它隻能給你造成無謂的慘重損失。

對許多金領而言,機會是一種高風險的投機行為。

他們認為,有其他比冒險投機更好的方法,可以用來增加獲利。機會確實含有投機的意味,因為它關係著未來。

如果從這種角度來看,那麼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投機。

但是真正的機會並不會在高風險的範圍裏,一個真正的機會必須具有明顯可求的利潤。

然而,所用來冒險投資的資源,是那些用來探究機會並且將它放到顯然值得追求的地位上時所耗費在思考上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