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冒險一點的精神(2)(2 / 3)

勇敢而又藝術地推銷自己,便是勇敢而又藝術地捕捉了機會。

心理學統計規律表明,人的文藝、體育方麵的才華多在10歲左右即已顯露,自然科學方麵的才華則多在20歲左右顯露,而社會科學方麵的才華卻多在30歲左右才顯露出來。

人們對社會的洞察力,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人們在社會上的閱曆,依賴於社會實踐的濃度和廣度。

有一種說法叫“適才適地”。

前者是說量某人之才選擇適用場所,以充分發揮其能力;後者是說量某地之需而尋找適宜的人才。

有的人簡直是專為從事某種職業而生存於世界上的,而這樣的人假若沒有找到能發揮其長處的職業,其潛能之被抑製是可以想象的。

所以“適才”要找到“適地”,“適地”也需要“適才”。然而,“適才”要找到“適地”,需要冒險。

福克斯先生是放棄原有的安定職位,毅然向外尋求機會而變成大金領。

福克斯在30歲時,已是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分公司經理。

他的業務成績好,公司又是全國有名的好公司,因而他的職業是具有很大的安定性的。然而福克斯卻不這麼想。

他的工作好比是流水中的靜止地方。他需要一個更充實的人生,他要在年輕時積聚更多的經驗。

通過一位業務熟人,福克斯得到了一個新機會——國際研究公司擬聘他擔任協理。

這家公司的規模,遠比國際商用機器公司還小。

他麵臨嚴重的考驗了。

究竟在大魚池做一條小魚好呢,還是在小魚池做一條大魚好呢?

一個30歲已有家眷的人,拋棄大公司的安定的未來,而跳入將來未可知的小公司,很難說是明智的選擇,何況薪資又比前者少。

公司規模雖小,卻充滿著朝氣。倘若當協理,便可以明了公司的一切業務,而且每日都會有新事情可學。

經過這樣一番冷靜分析,福克斯毅然決定犧牲既有的成就,走進求知的將來。

他終於向流水中心遊去了。

往後數年,是一連串的緊張工作與新的考驗。

終於,幸運來臨了。

二次大戰末期,國際研究公司開始研究一種高真空製法——粉末橘子法。

年輕的福克斯與股票承辦商共同工作,負責籌集設立新製品公司的資金。

然而公司在組織人選時,卻遇到了莫大的阻礙。所在地食品業界的有力人物,無不以長期契約與相當可靠的收入作為擔任總經理的條件。

而福克斯以為,把時間消耗在總經理人選上是對不起投資人的。

於是他又來一個大冒險,以32歲的年齡毅然擔任新公司的經理。

這家名叫“一分鍾製造”的新公司,既沒有辦公室,也沒有工廠,當然不可能有新成品。

對福克斯來說,這是他下的一個大賭注。

數年過去了,福克斯所得到的隻是令人頭痛與心痛的事實。他開始覺得不安,新研究距實行階段還很遠,於是公司趕緊轉變方向,改製濃縮果汁。

因訂有契約的代理商的銷售成績不理想,新公司又不得不自己銷售,資金隻出不回,這時候,隻有憑著信心的支持,勇敢地奮鬥下去了。

8年以後,福克斯開始有了轉機。新公司的年營業收入突破了4000萬美元大關。

1954年,福克斯合並了與之爭雄的一家公司,成為世界第一位經營冷凍橘子果汁的巨頭。

福克斯的經曆告訴我們:如想成為金領,應在良機來到時,有斷然前行的勇氣。

換句話說,必須像福克斯那樣,振奮你的冒險心,當然也需要像他一樣進行必要的得失分析和難易判斷。

能為人之不能為,敢為人之不敢為

每一個金領,都是一個冒險者,他們勇於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而冒一定的風險。

他們知道世上沒有無需遭受一個損失的風險而獲得的成功,否則所獲得的肯定不能稱其為成功。

一個樵夫在山中遇到了一位哲人。他問哲人:“先生,請告訴我,什麼是冒險,什麼又是冒進?”

哲人想了想,指著樹木深處的一個洞說:“假如這洞裏有一箱珠寶,你要到洞裏去得到它。如果這是一個狼洞,那麼你就是在冒險;如果這是一個虎洞,那麼你就是冒進。”

正當那樵夫還在遲疑,哲人又接著說:“假如這洞裏的不是一箱珠寶,而是你的一捆幹柴,那麼即使是一個狗洞,你要進去得到它也是一種冒進。”

哲人的話告訴你,冒險是一種經過危險可以得到,並且得到對自己有價值的東西的行為;而冒進則是經過危險根本不可能勝利得到的行為,或是雖然得到但所得東西對自己毫無價值的行為。

每一個金領,都是一個冒險者,他們勇於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而冒一定的風險。

他們知道世上沒有無需遭受一次損失的風險而獲得的成功,否則所獲得的肯定不能稱其為成功。

但是每一個金領,都不是一個冒進者,他們在付諸行動前都能客觀地分析自己的實力,所麵臨的困難,所要得到的東西對自己的重要性,具有憑借自己的能力有可能經過努力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時,他們才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