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部分表示,我們可能無法看到一個顯然具有價值的機會,因為我們根本沒有找尋它。
我們也可能因為自滿現狀而不願麻煩,或者過份忙碌於日複一日的生存問題。
在第二部分,我們強烈地允諾前去探索機會,但卻把眼光指向錯誤的方向。
(第三部分表示,我們的確看對了方向,但卻無法辨認出機會,不能立刻看出它的價值。
所以必須進一步地思考,以便發現其價值。
因此,我們可以列出一些簡單的策略,來克服各個不同的問題:
決定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謹慎地探索機會。
利用掃瞄的方法加寬搜尋的方向,而不是急切地深入某個方向去探索。
某些東西進入視線範圍以內時,盡力用不同的方法看待它(水平思考),而不是急著將目光轉移到別的東西上麵。
適應力
要知道,世界總是在不斷變化之中的。你必須果斷地對自己的行動加以調節,以適應生活賦予的第二次發展機會。
有人把機會比作搭車,這一班車來了,一定要抓緊時間,趕快擠上去。
假如速度再快也趕不上這一班車了,怎麼辦?
通常的回答是:等!
歲月蹉跎,人生短暫,朝如青絲暮成雪。
當我們發現自己鬢角冒出幾縷白發時,這一生便被等得差不多了。
搭不上車為什麼一定要坐車?
可否跑步趕去?
可否抄近路(有時候抄近路比坐車還要來得快)?
自己沒有能力買汽車,為什麼不能買輕騎?
三十六計,走為上,等為下。
我們應該把等待機會的時間都用來完善自我,錘煉自我,以盡快適應形勢的要求。
一個人也許不能創造客觀的機會,不能駕馭別人,但為什麼不能學會駕馭自己呢?
無力駕馭別人不足為奇,也不可悲,但駕馭不了自己,實在是讓人遺憾的。
不是機會鍾情於誰,也很難說是社會扼殺了誰,因為在所有的時候,所有環境下,總有出類拔萃者。
作為個人,我們應該常常自問:別人能適應,我為什麼不能適應?
理想的實現要經受時間的考驗,你也許是一個金領。
但是,當你第一次追求告一段落,或麵臨著急劇變化時,你該怎麼辦?
1981年英國王子結婚,那些生產糖果的老板們瞄準機會動起腦筋來,盒上印上一張王子和王妃的照片,這樣要比一般的糖價貴兩三成,但仍十分暢銷。
當然,這也是有時間性的,時機一過,隻好“不惜血本”削價處理了。
要知道,世界總是在不斷變化之中的。
你必須果斷地對自己的行動加以調節,以適應生活賦予的第二次發展機會。
法國電影明星帕莉姬特·巴多從影後拍了將近50部影片。
據說她為法國賺得的外彙比法國最大的雷納達汽車公司還多。僅在兩年內,西歐、北美出版的雜誌封麵登載她的彩色照片就達2.94萬次。
她是法國最著名的女人,但在39歲那年她毅然決定“轉軌”,停止拍片。
她知道自己的身體逐漸衰弱,不適應影壇了,便參與“保護動物”運動,再次在新的領域脫穎而出,取得出色的成績,並贏得巨大的國際影響。
適應不是等待機會,而是創造機會。
華裔美籍學者劉耀中,1958年於南加州大學土木工程係學習,畢業後,以初級工程師身份就職於州政府水源局。
當他參加晉升高級工程師考試時,上司雖然承認他“專業方麵的知識和工作能力很強”,但卻又以“口試未能過關”為由不予晉升“高工”。
這種明顯的種族歧視激怒了劉耀中,他不甘受辱,在接受客觀現實的前提下,致力於哲學、心理學、文學研究,發表了大量人文科學的論文,向美國宣告:“我是中國的子孫,我要用我的成績說明我的存在。”
現在他終於成了熟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兩翼”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