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息息相關的七大因素(1)(2 / 3)

觀察力

瓦特說得好:“我不是發明家,而是改良家。”一切成功者都不可能憑空產生,隻能是在模仿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所進行的不斷進取,關鍵在於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觀察力是摘取成功之果必須具備的能力,也是捕獲機會的素養。

觀察,就是通過對事物或現象進行全麵深入的觀察,促成創新。

意大利物理學家恩裏柯·費米,1934年做中子放射源測量的實驗時,無意中隨手拿來一塊石蠟當隔板,結果計度器“滴答滴答”地亂響起來。

他繼續觀察這一現象,通過不斷試驗,終於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慢中子反而容易引起原子核反應。

這一重大發現,導致他獲得諾貝爾獎金。

留心觀察,在創新的海洋裏,隻是一葉扁舟。但是,它確實可以把你渡到機會的彼岸。

德國地質學家魏格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應征赴前線,負傷後被送到大後方的醫院。

病房的牆壁上正好掛著一幅世界地圖,他臥床凝視地圖,一個問題在腦海中出現:

為何大西洋兩岸大陸各自彎曲形狀(海岸線)如此相似?

他要努力尋找其中的規律,結果誕生了一個嶄新的地質理論——“大陸漂移”學說。

英國地質學家賴爾,一生都是在仔細地觀察中度過的,他遊曆了幾乎大半個地球,在觀察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終於寫成了《地質學原理》等偉大著作。

200年前,法國醫生雷奈克想發明一種能判斷胸腔裏健康狀況的器械,他經過很多努力,始終也沒有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來。

1816年的一天,他領著小女兒到公園裏去玩翹翹板,當時,幾個小孩正圍著翹翹板做遊戲,他們伏在一根五米長的木頭上,一端的孩子用一隻釘子敲打,另一端的一個孩子把耳朵貼在木頭上傾聽,並喊叫著:“聽見了,聽見了”。

雷奈克也學著孩子的姿勢聽了聽。

這一聽,使他頓時高興地大喊起來:“有了,有了,有辦法了!”

他拉著女兒一溜煙地跑回家裏,找來一根木棒,從頭到尾穿了一個小洞,做成一個喇叭形的東西,將木棒小的一頭塞在自己耳朵上,大的一頭貼在別人的胸部,心髒“通通”的跳動聲就可以聽得清清楚楚了。

這就是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誕生。

不過它當時並不叫聽診器,而被命名為“胸部檢查器”,也叫做“指揮棒”。

這根由觀察而發明的聽診器,在診病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不僅在社會上廣泛應用,而且雷奈克還在1819年發表了《心髒病與聽診法》一書。

觀察能啟發思維,捕捉意外的機會。

例如威爾遜觀察雲霧奇景,創造了“威爾遜雲室”。

1894年,威爾遜在涅維斯山觀察到一種雲霧的奇景,受到啟發,決定在實驗室複製這種奇景,創造出了用作記錄核子蹤跡的實驗裝置——威爾遜雲室,成為現代實驗物理學的最重要工具之一。

那麼,什麼是觀察力?

所謂觀察力,就是全麵地、準確地、深入地認識事物特點的能力。

高度的觀察力在捕獲機會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觀察力強能從眾多的偶然性中發現一般規律

英國醫生琴納從積累的資料中,發現凡是患了天花的人,很多人都痛苦地死去,但在死者中一個擠牛奶的人也沒有,由此引起他的觀察。

他發現擠牛奶的女工感染了牛痘而不患天花和患過天花的病人不會第二次得天花的現象,經過認真的研究和細致的分析,便推出少量種牛痘免疫法,開辟了免疫學的新領域。

被譽為19世紀三大發現之一的生物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前後花了27年時間進行觀察,恩格斯說他“是從最廣泛地存在著的偶然性基礎出發”認識物種起源的。

達爾文在對家鴨和野鴨的觀察中,發現家鴨的翅骨較輕,而足骨則較重,其原因是由於家鴨比野鴨少飛翔的緣故。

他從家畜的耳朵下垂的現象中,發現這與“用進廢退”有關。為了探索人類的起源,研究人類與動物的關係,他的第一個孩子降生後,他立即開始記錄嬰兒的各種表情,大量觀察動物的共同性,提出了“人猿同祖”的見解。

2.觀察力強能從微小的意外現象中揭開事物的奧秘

1952年的一天,格拉塞爾在反複思索探測高能粒子飛行軌道問題的時候,因毫無結果而煩躁,於是,到酒館喝啤酒。

他把啤酒倒進玻璃杯時,被杯子裏的啤酒泡所吸引,望著它呆呆地出神,並自言自語道:“哎,這啤酒泡冒得多有意思啊!不管泡是從哪裏冒出來的,它們總是很有秩序地上升,而不是亂七八糟地瞎跑;這一串串的氣泡又都是從杯底和杯壁光滑的表麵上不平整的地方冒出來……”

當不再冒泡時,他將一粒沙子放進酒杯裏,隻見沙子一邊下沉,一邊從它的四周不斷冒氣泡;待它沉到杯底後,氣泡依然接二連三地往上冒。

這件事引起了他極大興趣,他想:“既然威爾遜能利用氣體中的液滴來進行研究,我為什麼不能利用液體中的氣泡勝他一籌呢?”

結果,格拉塞爾發明了“氣泡室”(一種探測高能粒子運動徑跡的儀器),並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1827年,植物學家布朗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的花粉團粒懸浮在靜止水麵的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