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飲料行業,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已進行了多年的競爭。
奧運會曆來為兩家必爭之地。幾屆奧運會兩家各有勝負,莫斯科奧運會百事可樂成為贏家,牌子打響,銷售額直線上升,風頭出盡。
可口可樂幾年來憋了一口氣,這次決心報一箭之仇。
為此可口可樂公司下了大的賭注,一下開出1260萬美元的讚助標碼,高出奧運會組委會提出的底價900萬美元。
一舉擊退百事可樂,如願以償奪得奧運會飲料專賣權,尤伯羅斯坐收1300萬美元的資助。
彌漫全球的柯達與富士膠卷大戰在奧運會賽場上也展開了激烈的角逐。
這次競爭以柯達大意失荊州,富士趁虛而入奪標而告結束,當“心胸狹窄和傲慢”的柯達公司還在為400萬美元討價還價的時候,尤伯羅斯以700萬美元的專利權賣給了日本富士公司。
當日本富士膠卷充斥美國市場在奧運會大出風頭的時候,敗下陣來的柯達公司十分沮喪,廣告部主任被撤職罷官。
美國通用公司和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競爭也十分激烈,雙方為角逐“惟一”的讚助權都使出了渾身解數。
挑起競爭,坐收漁翁之利,是尤伯羅斯的拿手好戲。
真是奧運會金牌大戰未起,商場大戰烽煙卻如火如荼。尤伯羅斯像一位成功的法師,使全世界的大款們爭著為奧運會掏腰包。
他在資助上不放過每個環節,利用各個環節為奧運會集資。
奧運會的最佳座位,火炬接力長跑,各種紀念品都高價出售,使奧運資助工作順利、圓滿、成功,在開支方麵則能省則省。
尤伯羅斯沒有新建奧運村,1932年洛杉磯舉辦過奧運會,原有設施大部分可以利用,不足的館舍,用校舍來解決。
這樣他又節省了一筆開支,而且組委會的工作量大大減輕。
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高度評價奧運會組委會的工作:“洛杉磯奧運會的組織工作是最好的,無懈可擊的。”
包括中國在內的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960名運動員參加了這次盛會,雖然遇到蘇聯等國的抵製但規模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屆。奧運會期間,觀眾踴躍,氣氛熱烈,各種門票銷售一空,體育場天天爆滿。
幾乎全世界的觀眾都通過電視轉播收看了比賽盛況。
23屆洛杉磯奧運會獲得了極大的成功,贏得了廣泛的讚譽。
洛杉磯奧運會的巨大成功使主辦人尤伯羅斯聲名大振,成為一位世界級的大亨明星,1984年他被評為世界新聞人物,排列榜首。
尤伯羅斯改變幾屆奧運會連續虧損的曆史,他創造了一個奇跡,一個世界性的奇跡。
尤伯羅斯為後來的奧運會樹立了榜樣。他獲得了本屆奧運會最重的金牌,成為世界矚目的大亨級金領。
光有夢想是不夠的
隻有下定一個不更改決心,曆經學習、奮鬥、成長這些不斷的行動,才有資格摘下金領的甜美果實。
了解成功哲學的你,是否真心願意在此刻為自己的理想認真地下定追求到底的決心,並且馬上行動!
一般說來,機會有兩個特點:一是意外性,一是易逝性。
所謂意外性,是說人們在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中,並不能完全預知在此之外出現機會這個不速之客,不知它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和“新的麵目”出現在人們麵前。
例如,1897年英國化學家雷姆賽在空氣中尋找惰性氣體氦元素。
又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著名冶金學家哈瑞·布瑞爾萊在一堆廢鐵中,偶然發現所有鐵都生鏽了,隻有高鉻合金鋼還閃閃發亮,從而一種防腐蝕的不鏽鋼被發現了。
可見,機會同“意外”和“新”不可分離,沒有意外的新,就不能說是機會。
無論多麼周密的計劃,也無論多麼高明的預言家,都不可能將一切情況囊括無遺,即使是在明確的真理指導下的行動,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估計到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細節。
就是在科學高度發展的今天,人們行動的預見性、計劃性越來越科學了,但是仍難免有種種意外。
因此,絕對地按照既定設想去進行活動,絲毫不變地去實現開始時的方案,這在社會生活的科學研究中是不可能的,意外的現象總是會這樣或那樣地出現的。
機會既是意外而突然地來臨,又會像電光石火一樣稍縱即逝。可謂在此之前亦不見,略後一刻便亦不見。
機會的出現有多種多樣的形式,但大致有以下三大類:
一類是同向機會。
這類機會與預定方向是一致的,要尋找的目標是明確的,但發現的場合和方式卻是非常意外的。
例如,橡膠加工技術的發明中的機會就屬於此類機會。
橡膠從18世紀傳人歐洲之後,一直沒有太大用處,開始隻做擦鉛筆字的“橡皮”。
到了1823年,有人才發明了一種在兩層布中間夾一層橡膠而製成的防雨衣,但它還有個缺點:在熱天會變得像膠一樣的粘,冷天又會變得像皮革一樣硬。
美國的古德意爾為了改變橡膠這一缺點,堅持多年的研究,進行無數次實驗,始終沒在找到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