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這位年輕人覺得自己沒有雙手、雙腳,一直待在家裏很沒有意義,於是他加入了一家福利醫院義工行列。他被其他義工推著輪椅,送進每個病房和身患重病的病人聊天、講話。每個住院的病人,看到這位沒有雙手、雙腳的年輕人,居然滿心歡喜、臉帶笑客地來探望他們,並鼓勵他們要勇敢地活下去,都大感驚訝和感動,因為比起沒有雙手、雙腳的人,他們自己已經幸福多了!
後來,這位青年成為了一位著名勵誌專家,挽救了許多失去自信的人。
第三位青年因作奸犯科,而被法官判處了死刑。
罪犯聽到判決後,大聲喊冤,也氣憤地怒吼:“我不服氣!這太不公平了!我從小是個被人遺棄的孤兒,在貧民窟裏長大,老師、同學都瞧不起我,沒有人願意接納我,才逼得我走上絕路!老天太不公平了,我不服氣、我死不瞑目!”
法官聽了,要罪犯靜下來、抬起頭來看著他。法官以平穩的口吻說,“我也是個孤兒,我小時候也是在貧民窟中長大的!”
每個人都無法一出生就拿到“好牌”,隻有在拿到一手“壞牌”時,還能夠心存樂觀,不斷進取,把“壞牌”打得讓人刮目相看,才是一個值得讓人尊重的人!
站在幕後也能成為主角
胸懷寬廣的精英人物,在一定的時候,常常為了大局和長遠利益而退居二線。而手段高明的人則常常采用欲顯先隱的手段。他們“隱藏”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走出去,站到台前。這在中國古代有很多先例。
在西漢末年平帝當政時,王莽已掌握大權,並有篡位之圖。當時漢平帝隻有十幾歲,還沒有立皇後。王莽便想把自己的女兒配給平帝,希望當上皇後,能穩固自己的權勢。
一天,他向太後建議說:“皇帝即位已經三年了,還沒有立皇後,現在是操辦這件大事的時候了。”太後點頭稱是。一時間,許多達官顯貴爭著把自己的女兒報到朝廷,王莽當然也不例外。然而王莽想到,報上來的女子,許多人比自己的女兒強,不耍花招,女兒未必能入選。於是他又去見太後,故作謙遜地說:“我無功無德,我的女兒也才貌平常,不敢與其他女子同時並舉。請下令不要讓我的女兒入選吧。”太後沒有看出王莽的用心,反而相信他的“至誠”,馬上下詔:“安漢公(王莽的爵號)之女乃是我娘家女兒,不用入選了。”
王莽如果真是有意避讓,把自己的女兒撤回來就行了,但經他鼓動太後一下令,反而突出了他的女兒,引起了朝野的同情。每天都有上千人要求選王莽之女為皇後。朝中大臣也給說情,他們說:“安漢公德高望重,如今選立皇後,為什麼單把安漢公的女兒排除在外?這難道是順從天意嗎?我們希望把安漢公之女立為皇後!”於是王莽又派人前去勸阻,結果是越勸阻說情的人越多。太後沒有辦法,隻好同意王莽的女兒入選。
王莽抓住這個時機及假惺惺地說:“應該從所有被征招來的女子中,挑選最適合的人立為皇後。”朝中大臣們力爭說:“立安漢公之女為皇後,是人心所向,就不要再挑選別的女子幹擾立後這件大事了。”王莽看到自己的女兒被立為皇後已成定局,於是沒有表示推辭。不久,王莽的女兒就當上了皇後。
相同性質的事情在國外也有。沙皇亞曆山大可以說是一位卑屈求伸、欲顯先隱的高手。
1805年奧斯特利茨戰役和1807年弗裏德蘭戰役中,俄軍被法軍打得大敗,實力大為減弱,剛登基的亞曆山大一世為重整旗鼓,與拿破侖展開了新的較量。他實施了新的鬥爭策略,以卑微的言辭討好對方,處處表現出退讓的姿態,以屈求仲。
為了對付英國,拿破侖也想極力拉攏俄國,所以亞曆山大一見到他就投其所好:“我和你一樣痛恨英國人,你對他采取措施時,我將是你的一名得力助手。”
1808年秋,拿破侖決定邀請亞曆山大在埃爾富特舉行第二次會晤,這次會晤,是拿破侖為了避免兩線作戰,以法俄兩國的偉大友誼來威懾奧地利。消息傳到俄國宮廷,引起一片抗議聲。皇太後在給亞曆山大的信中說:“亞曆山大,切切不可前往,你若去就是斷送帝國和家族。懸崖勒馬,實時未晚。不要拒絕你母親出於榮譽感對你的要求。我的孩子,我的朋友,及時回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