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目標越高 發展越快(4)(2 / 3)

但亞曆山大卻認為,目前俄國的力量還不夠強大,還必須佯裝同意拿破侖的建議,應該“造成聯盟的假象以麻痹之,我們要爭取時間妥善做好準備,時機一到,就從容不迫地促成拿破侖垮台”。

來到埃爾富特後,亞曆山大恭言卑辭,在兩個星期的會晤中,與拿破侖形影不離。有一次看戲,當女演員念伏爾泰《俄狄浦斯》劇中的一句台詞“和大人物結交,真是上帝恩賜的幸福”時,亞曆山大居然裝模作樣地說:“我在此每天都深深感到這一點。”

又一次,亞曆山大有意去解腰間的佩劍,卻發現自己忘了佩帶,而拿破侖則把自己剛剛解下的寶劍,賜贈給亞曆山大,亞曆山大裝作很感動,熱淚盈眶地說:“我把它視作您的友好的象征予以接受,陛下可以相信,我將永不舉劍反對您。”

1812年,俄法之間的利益衝突已經十分尖銳,這時亞曆山大認為俄國已積蓄好力量,於是借故挑起戰爭,並且一舉打敗了拿破侖。

事後亞曆山大總結經驗時說:“拿破侖認為我不過是個傻瓜,可是誰笑到最後,誰才是勝利。”

欲顯先隱的策略不僅能夠麻痹對手,也可以因此增加自己的人氣和實力。由於在幕後的策劃常常不為人所知,在前台洋洋自得的對手也就無法知道你的真實意圖和具體打算。以暗處攻擊明處的目標,可以說,幾乎是百發百中、屢試不爽,這的確堪稱是思維的高手吧。

從洛克菲勒的金錢路說起

洛克菲勒家族,通過慈善機構,給成千上萬的人帶來了幸福。

在19、20世紀之交,許多曾使美國工業蓬勃發展的大人物開始陸續離開人世,他們的龐大家產將落在誰的手中,不少人都極為關心。

人們預料那些繼承人大多數將難守父業,會白白地把遺產揮霍掉。

雖說“虎父無犬子”,但大名鼎鼎的鋼鐵大王約翰·蓋茨還真有一個“犬子”,他不僅僅把父親的家產恣意揮霍,而且用“一擲百萬金”的綽號代替了父親“一賭百萬金”的美名。

人們自然也以極大的熱情關注著小洛克菲勒。

《世界主義者》雜誌發表了一組題為《他將怎麼安排它》的文章,開場白這樣寫道:

人們對於世界上最大的一筆財產,即約翰·D·洛克菲勒先生的財產今後的安排感到很大的興趣。這筆財產在幾年之中將由他的兒子小約翰·戴·洛克菲勒來繼承。不言而喻,這筆錢影響的範圍是如此廣泛,以致繼承這樣一筆財產的人完全能夠施展自己的財力去徹底改革這個世界……要不,就用它去幹壞事,使文明推遲四分之一個世紀。

此時,在老洛克菲勒晚年最信任的朋友、牧師蓋茨先生的真心的建議下,他已先後把上億巨款分別捐給學校、醫院和研究所等,並建立起龐大的慈善機構。對所建立的慈善機構,老洛克菲勒盡管進行了大量的投資,但在感情上,對這種事業他還是冷漠的。他更看重賺錢藝術,怎樣從別人口袋裏把錢賺到自己手中,是他畢生的工作,也是他生活的唯一動力。

這就給小洛克菲勒提供了一個機會,他同時又牢牢地把握住了這一種機會。

小洛克菲勒曾回憶說:

“蓋茨是位傑出的理想家和創造家,我是個推銷員——不失時機地向我父親推銷的中間人。”

小洛克菲勒往往會抓住一些譬如飯後或坐汽車出去散心時的有利時機向父親進言,所以他的一些慈善計劃往往會得到父親的同意。

在12年的時間裏,老洛克菲勒投資了4.46億元給他的四個大慈善機構:醫學研究所、普通教育委員會、洛克菲勒基金會和勞拉·斯佩爾曼·洛克菲勒紀念基金會。

在投資過程中,他把這些機構交給了小洛克菲勒。

在這些機構的董事會裏,小洛克菲勒起了積極的作用,遠不隻是充當說客而已。

他除了幫助進行摸底工作,還物色了不少傑出人才來對這些機構進行管理指導。

1901年,小洛克菲勒應慈善事業家羅伯特·奧格登之邀,和50名知名人士一起乘火車考察南方黑人學校,作了一次曆史性的旅行。回來後,小洛克菲勒寫了幾封信給父親,建議創辦普通教育委員會。老洛克菲勒在接信後兩個星期之內,就給了他1000萬美元,一年半以後,又陸續捐贈了3200萬美元。在往後的10年裏,捐贈額不斷增加,到1921年時,總額上升到了12990萬美元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