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目標越高 發展越快(3)(1 / 3)

雷因含糊地回答了他,他想夏裏賓看出了他的際遇。

“我住的旅館在第103號街,跟我一同走過去好不好?”

“走過去?但是,夏裏賓先生,60個路口,可不近呢?”

“哪裏,”夏裏賓笑著說,“隻有5個街口。”

“……”,雷因不解。

“是的,我說的是第6號街的一家射擊遊藝場。”

這話有些答非所問,但雷因還是順從地跟他走了。

“現在,”到達射擊場時,夏裏賓先生說,“隻有11個街口了。”

不多一會兒,他們到了卡納爾劇院。

“現在,隻有5個街口就到動物園了。”

又走了12個街口,他們在夏裏賓先生住的旅館前停了下來。奇怪得很,雷因並不覺得多麼疲憊。

夏裏賓給他解釋不疲憊的理由:

“今天的走路,你可以常常記在心裏,這是生活藝術的一個教訓。你與你的目標無論有多遙遠的距離,都不要擔心,把你的精神集中在5個街口的距離,別讓那遙遠的未來令你煩悶。”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上,名不見經傳的選手山田本一又出人意料地獲得了世界冠軍。當記者問他如何取勝時,他隻說了“憑智慧戰勝對手”這麼一句話,當時許多人認為這純屬偶然,山田本一在故弄玄虛。

兩年後,在意大利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上,山田本一再次奪冠。記者又請他談經驗,性情木訥的山田本一還是那句話:用智慧戰勝對手。許多人對此迷惑不解。

十年後,山田本人在自傳中解開了這個謎,他是這麼說的:“每次比賽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看一遍,並畫下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終點。比賽開始後,我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以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多公裏的賽程,就被我分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輕鬆完成了。最初,我並不懂得這樣的道理,把目標定在40公裏外的終點線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裏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麵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許多人之所以會半途而廢,並不是因為困難多大,而是感覺目標遙遠、希望渺茫。若把長距離分解成若幹個距離段,把大目標分解成若幹個小目標,逐一去跨越它,實現它,就會輕鬆很多,容易很多。有人曾經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把人分成兩組,讓他們去跳高。兩組大概個子都差不多,先是一起跳了6尺,然後再把他們分成兩組,對其中一組說:“你們能跳過6尺5寸。”而對另一組隻說:“你們能跳得更高。”然後讓他們分別去跳。結果第一組由於有6尺5寸這樣的一個具體目標,他們每個人都跳得很高,而第二組沒有具體的目標,所以他們隻跳過6尺多一點兒,不是所有的人都跳過了6尺5寸。為什麼呢?就是因為第一組有一個具體目標。

世界著名的大企業家,摩托車大王本田宗一郎,有一次與電器業大王鬆下幸之助會麵,本田對鬆下說了一番頗有教益的話。他說:“我先有一個小目標,向它挑戰,把它解決之後,再集中全力向更大一點的目標挑戰。把它完全征服之後,再進一步建立更大的目標,然後再向它展開激烈的攻擊。苦苦搏鬥數十年,辛辛苦苦從山腳一步一步堅實而穩定地攀登,不知不覺,我就成為全世界的摩托車大王了。”

鬆下說:“我也是從小做生意勤勤懇懇,胼手胝足,才打下現在的基礎。我常對員工們說,想從事大發明,必須從自己身邊的小發明入手,想做大事,必須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這兩位出身貧寒,隻受過小學教育,在日本最為成功、最受人愛戴的大企業家,他們的觀念和做法幾乎相同。他們都是從工人做起,經過一點一滴的努力,才彙集成現在的成果,建立起自己的王國。

一個堅毅的承諾站在

勝利者的舞台上

沒有誰會隨隨便便成功,任何人的成功都是建立在付出基礎之上的。當一個人能夠專注於自己的夢想的時候,他就會變得堅毅執著。也隻有在這種情況下,他才不怕為成功付出任何代價,他才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蕾頓並非生就一副典型的體操選手體態,她並不優雅,也沒有芭蕾舞者的柔美動作。她僅有145公分高,有一副結實而強壯的體格,看來更像一位短跑選手,而不是一位具有潛力的體操明星。

由於她對自己許下承諾,因此她不怕為成功付出代價。她曾說:“我知道自己在地板運動、旋轉及芭蕾動作上,看起來並不優雅,但我是一名優秀的短跑者,我有無窮的動能及爆發力。所以,我能夠做其他女孩所做不到的事。”14歲時,她便是弗吉尼亞州的冠軍,且在世界性的體操競賽中奪魁。小小年紀,卻有超齡的成熟,她已了解她要追求更高的目標。

“我需要有人在背後推動我,”她說,“我需要與其他誌同道合的女孩,共同奮鬥。”當大部分青少年仍處在胡思亂想的階段,絲毫不知承諾為何物時,蕾頓已為她的目標付出了極大的犧牲。她遠離舒適的家,搬到休斯敦,住在一位陌生人的家裏,隻為了有機會受教於一位世界頂尖、且要求最嚴格的體操教練卡洛莉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