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墨飄香 韻味悠長(2 / 2)

此墨錠形製規矩,原料優良,雕刻細膩,欄杆、樹木、花葉、水波,均清晰可辨,於細微處見精神,充分顯示了胡開文深厚的藝術功底和高超的工藝水平。

圖2.蒼鬆萬古墨

長7.9厘米,寬1.2厘米,厚0.7厘米。正麵為金色“蒼鬆萬古”四字,背麵雕刻“鬆鶴延年”圖案,鬆枝蒼翠,靈芝競秀,一隻仙鶴駐足回首,另一隻仙鶴翩躚起舞,意境優美,寓意長壽吉祥。一側題“鑒瑩齋選煙”,一側題“胡愛棠珍藏”,頂部題楷書“上品”二字。

胡愛棠創業於清嘉慶1796至1820年間,“鑒瑩齋”為其墨肆,所製墨堅如玉,紋如犀,豐肌膩理,光澤如漆,時人寶之。

此墨墨質堅實,金色沉著,棱角分明,字體遒勁有力,做工精良。

圖3.驪龍珠墨

長9.8厘米,上寬1.3厘米,下寬2.5厘米,厚0.9厘米。正麵雕刻海水龍珠紋,波濤洶湧的海水中,一龍躍水而出,吐出帶火的龍珠。背麵題字:“驪龍珠,癸巳(1893年)秋平梁周家駒效易水法精製敬呈。”一側題楷書“徽州胡開文監造”,頂部題“五石頂煙”。

這錠墨同時署有進呈者和墨家的名款,是周家駒請胡開文製作進呈給皇帝的墨。此處所說“易水法”,據《易州誌》和《墨史》記載,唐代易州人奚超父子發明鬆煙製墨技術,史稱“易水法”。五石即五萬杵之意,頂煙是選擇頂部最好的煙灰,“五石頂煙”,意思是杵搗五萬下製成的墨。

這錠墨選煙精良,形製樸素大方,雕刻細致入微,四麵的雙線紋與回紋邊飾雖細如發絲,卻整齊劃一,頗見功力。

圖4.古琴形墨

長8.1厘米,寬1.5厘米,厚0.7厘米。正麵為一七弦琴式樣,背麵分別刻有楷書“寶臣陳氏主製”、篆書“太出心”和楷書“甲午年(1894年)”字樣。

古琴舊稱瑤琴、玉琴,音色古樸醇厚,是中國曆代文人雅士所崇尚的樂器之一,曆史上,孔子、司馬相如、嵇康等都以彈琴而著稱。這錠墨以琴作為墨形,既體現了作者的巧妙構思,又暗合了中國文人追求修身養性和完善人格的象征意味,可謂匠心獨運。方寸間,七根細如絲的弦均勻排列,雕刻細膩,邊緣弧線優美,轉折處自然流暢。

圖5.景室真香墨

長5.7厘米,寬0.9厘米,厚0.9厘米。四麵分別寫有“景室真香”、“查森山處造”、“曹振鏞選煙”及“嘉慶己巳(1809年)製”楷書字體,頂部為“貢品”二字。

查森山是徽州婺源的製墨名家。曹振鏞(1755-1835年),字儷生,號懌嘉,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嘉慶時升工部尚書,奉命撰《高宗實錄》。道光時為太子太傅,纂修《會典》兩朝《實錄》《河工方略明鑒》《全唐文》等,皆為總裁官。

此錠墨形製小巧,色澤黑亮,製作規矩,棱角清晰,字體分布合理有度,應為曹振鏞請查森山製作進呈給皇帝的墨品。(責編: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