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安南大錢皆珍品(1 / 1)

老董觀泉

作者:劉存忠

古代安南即現在的越南國,由於受到中國經濟文化的深刻影響,早在公元970年丁朝太平年間,即北宋開寶三年,安南已開始鑄行漢字方孔圓錢,“太平興寶”錢就是安南的首枚年號錢。但當時鑄的錢都是小平錢,安南何時始鑄大錢,史籍無詳載。筆者集有一枚“洪德通寶”折三型錢,該錢是從越南流入的生坑品,品相開門,鏽蝕入骨。據查,洪德為安南皇帝後黎聖宗在位時的年號(公元1470-1497年),即明成化六年至弘治十年。此枚洪德錢與洪德小平錢的字體同為一人手筆,遍查多本錢譜錢刊,均無報道,目前為僅見之品,也可視為安南首鑄的大錢。後黎顯宗在位時的景興年號(公元1740-1777年),即清乾隆五年至四十二年。此年號有數種大錢存世,在此之後,多個年號都有大錢鑄行,如景盛、明命、紹治、嗣德等,這些安南大錢最基本的功能是作為賞賜之用,其中以明命年代始創的美號大銅錢最有特點,背麵鑄有《四書》《五經》的經書名言等各種有意義的銘文,利用銅錢來廣泛宣傳儒家倫理、封建禮教等思想,計有八字銘文二十三種,四字銘文十七種。據史載,明命十八年(公元1837年),明命帝“加賞皇子公、皇子親公、京外文武臣工飛龍大小金錢、美號最大銅錢有差”,當時還規定了這種美號錢的標準價格為一枚值小平錢一百,可以根據情況增加價格,但不準降價,對折減價格者以違反製度論罪。

從存世的安南明命美號大錢來看,直徑約50~52毫米,重約23~28克,隻有七八個明命大樣小平錢重,朝廷所定價格大大超過其實際價值,屬虛值大錢,估計當時在民間並未廣泛流通。

安南大錢品種雖多,但各個品種的數量均不多,所以安南大錢都很珍貴。安南錢雖屬外國錢幣,卻久為國內藏家所重,民國時著名泉家張叔馴先生所藏安南錢就非常豐富,無人能及。近些年來,越南也實行改革開放,大搞建設,大批安南古錢流入中國,不少還是出譜品,但仍是小錢居多大錢少見。筆者將本人集藏的比較有特色的安南大錢發表,供廣大泉友賞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