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玉·鑒玉
作者:劉繼卿
玉的概念及演變
一般認為,舊石器時期人們“玉”和“石”不分。到了新石器時期,人們在磨製和使用玉質工具與石質工具的過程中,認識到“玉質”比“石質”美麗而稀少,因而對它產生了神秘感並喜愛、崇拜它,於是將它們從石中分離出來稱作“玉”;而且用“玉”製作的器物,其功能也逐漸地脫離了實用性,成為裝飾人體和表現佩戴、使用者權力及身份地位的特殊器物。即便是在現代,人們用來裝飾身體和家居環境的玉器,從所佩戴、陳設玉器的玉材品種、玉質檔次、玉器類型、製作工藝和藝術表現力等方麵,也表現出佩戴、使用者的經濟實力和文化藝術修養層次。因此可以說,“玉”自從由“石”中分離出來以後,就使純天然的物質屬性增添了社會文化屬性。
殷商時出現了文字,甲骨文中的“玉”字為三條同樣左端低右端高的平行斜橫直線正中加一豎(形似“”),如玉串之形;金文中的“玉”字是三條相同的水平橫直線正中加一豎,也像玉串之形。最早見諸曆史文獻的“玉”字,在曆史巨著《詩經》中就有多處出現,如耳熟能詳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白茅純束,有女如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等。說到“玉”時還必須提到“寶”字的概念。至遲在商周時“寶”的基本概念已經形成,含有“家中珍藏之玉”的意思,泛指“珍貴、珍愛及一切貴重之物”。因此“寶”可以是“玉”的同義詞,如《國語·魯語上》中“以其寶來奔”,還可以合用為“寶玉”,用來表示珍貴的玉器,如《周逸書·世俘》中“凡武王俘商舊寶玉萬四千,佩玉億又八萬”;《韓非子·和氏》中“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等。因此“寶玉”一詞還是“寶石”、“珍寶”概念的發端。隨著人們對玉的認識逐步由感性到理性,從認為玉是天地間日月精氣凝聚成的精華,到從物質屬性上認識到玉是一些美麗的石頭。漢代時“玉石”一詞有了較多的出現,如《漢書·東方朔傳》中有“夫南山出玉石、金、銀、銅、鐵”;《漢書·西域傳》中有“於田國出玉石”等記述。到宋代時“寶石”一詞有了較多的出現,但是它與現代的“寶石”概念有所不同,泛指“珍愛之石”,如北宋蘇軾的《龍尾硯歌》中“君看龍尾寶石材,玉德金聲寓於石”。直到明朝後期“寶石”和“玉石”才有了比較明顯的區別,在《西洋朝貢典錄》中記載了大量的寶石貢品,其中多次使用了“寶石”一詞。明末宋應星編著的《天工開物》中明確指出,“凡寶石自大至小,皆有石床包其外,如玉之有璞”。由於曆史傳承的原因,我國傳統的“寶石”概念不同於現代礦物學界認定的寶石概念,隻要是“非常精美的石類”即可稱之為“寶石”,直到現代玉石行業中仍把“顏色、水頭、質地俱佳的完美級翡翠及和田羊脂白玉”稱作寶石或寶石級。“寶玉石”一詞在曆史文獻中未曾見及,它是今人合並“寶石”和“玉石”概念而創立的,與現代寶石學中廣義的“寶石”概念相同。
受地域限製,“玉”字創立時應該專指一種或很少幾種“美石”,是個較狹義的“玉”概念。隨著人們的活動、交流範圍擴大而“美石”種類增多,“玉”便泛指符合“石之美者”的各種“美石”了,成為廣義的概念延續至今。後來人們又從美石之間的差異意識到“玉”應該有個具體的評判標準,“玉”概念又向有限製的趨勢發展。經曆人們幾千年的選擇過程,和田玉從商周以來便成為帝王玉及主流玉石品種(這可以從出土的曆代玉器中絕大部分都是和田玉器得到證明),人們對“玉”的評判也多以和田玉為標準了。東漢時許慎根據前人對“玉”的新認識,在我國曆史上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中明確地認定“玉”屬於“石”一類,並首次給“玉”下了確切的定義:“玉,石之美,有五德者”。即“玉”不僅是“美麗的石頭”,還必須具備“五德”的玉石標準。玉的“五德”有多種解釋,在《康熙字典》中解釋為:潤澤以溫,仁之方也(玉那溫潤的光澤,像人的仁慈善良品德);鰓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玉質細膩而有透明感,如君子表裏如一);其聲舒揚,博以遠聞,智之方也(因玉的質地緊密而敲擊能發出悠揚悅耳、餘音徐徐不絕的聲音);不撓而折,勇之方也(用玉的材質堅硬來比喻勇敢的人寧折不彎);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因玉的斷口呈參差狀,所以雖然邊緣尖銳卻不會刺傷人)。總之是說“玉”應該具有光澤溫潤,結構致密,質地堅韌,為參差狀斷口和敲擊聲音清脆悠長五種特性,否則就不是玉,或者隻能稱之為“次玉”或“似玉”。在現代的字、詞典中對“玉”字的解釋,基本為“玉是質地細膩堅硬而有光澤的礦物,可用來製作飾品和做雕刻材料”。它包含的意思是:玉是一種“質地上細膩、堅硬並具有光澤;功用上可用來製作飾品和做雕刻材料;成因上是一種天然生成的礦物;由於要用來製作飾品和做雕刻材料,必須具有美麗和較耐久的性質;而具有上述特征的玉料是比較稀少的”,正與現代寶石學認為天然玉石應具有“美麗、稀少、耐久三大要素”相一致。在現代寶石學中,僅把符合工藝美術要求的天然礦物晶體認定為“寶石”。認為“玉石”是硬度在摩氏3級以上,符合工藝美術要求的天然礦物集合體和少數非晶質體。而將摩氏4級以下(可用雕刻刀進行工藝加工)、符合工藝美術要求的天然礦物集合體稱之為“雕刻石(主要指印/硯材料石)”。由於玉是一種價值較高的生活奢侈品,一般人對它的認識都不太全麵,隻有“溫潤如玉”可算是公眾對它比較一致的共識。綜合社會共識和現代寶石學對玉的定義,“玉”是一種“光澤溫潤油亮、質地細膩柔滑、顏色和堅韌性等各種性質持久不變”的稀少天然美石。高檔玉石主要表現在更為稀有的質地細膩純淨、顏色亮麗動人方麵。而那些新出現的“光澤不夠溫潤油亮、硬度較低或脆性較大的美石”隻能稱之為“工藝材料”。隻有把握住這一點,才能在有人用一般的“美石”炒作時不會暈頭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