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出版
延續首屆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的傳統,組委會認真組織采訪和組稿,在會上推出和發布了三大冊大會文獻,計113萬字。
《大會論文集》共收錄文章82篇50萬字,集海內外專家最新的研究成果,分為理論篇、鑒定篇、考證篇、門類篇、地域篇、投資篇、市場篇、回憶篇、舊文重讀等專題,從不同的角度展現華人收藏家在曆史傳承與時代創新方麵的經驗體會和研究成果。
《大會采訪錄》,共收錄文章64篇38萬字。采取收藏家口述曆史的形式,旨在記述收藏家的傳奇人生和豐富的收藏經驗。組委會派人員遍訪北京、上海、杭州、西安、香港、澳門、台灣等地的收藏界前輩和新秀,更遠赴新加坡、紐約、舊金山等地拜訪當地藏界名宿,記錄了他們自己或前輩的收藏故事。受訪對象包括翁萬戈、饒宗頤、範曾、周功鑫、駱錦明、汪統、蔡一鳴、肖峰、黃貴權、沈懷祖、曹興誠、王剛、郭瑞騰、莊紹綏、海岩等名家。這些訪談錄透析出他們非凡的收藏曆程、豐富的收藏品、獨到的心得和艱辛的付出,對業界同仁將有重要的啟示。
《中國收藏學初探》是由中國美術學院章利國教授領銜的課題組,組織國內多位專家合作完成專著,使本屆大會初步實現了從研究中國收藏文化到中國收藏學的轉變,為業界深入研究完成了拋磚引玉的一步。
為了配合“京滬收藏家藏品邀請展》”,編輯出版了《京滬收藏家藏品邀請展圖錄》,將參展的藏品全部著錄在這部圖錄中,以便讓更多沒有參觀展覽的收藏愛好者賞析和研究。
會外花絮之一
與上屆華人收藏家大會不同的是,國內各大藝術品機構借大會召開之際,紛紛在上海會展中心附近舉辦各種類型的以全球華人收藏家為目標的活動,其中最惹眼的,就是北京幾大拍賣行相繼舉辦的各自秋拍拍品的巡回展覽。中國嘉德首當其衝,北京保利與北京匡時則緊隨其後。幾家拍賣公司同時同地舉辦拍品巡回展覽,是中國拍賣界前所未有的。
這種紮堆效應,首先離不開今年的華人收藏家大會。大會的舉辦,凸顯了國際大都市上海在中國藝術市場格局中的特殊地位,其中上海市政府大力推動自然功不可沒,但上海自身廣泛深厚的收藏文化傳統和龐大的收藏家群體,則是其肥沃的土壤。尤其是近年來上海努力打造國際大都市,引發了全球性的移民熱,有助於上海成為國際性的文化藝術品交易中心。由此可見,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對於上海藝術品市場氛圍的營造、人氣的聚集,有著特殊的作用,自然會帶來上麵所說的紮堆效應。
會外花絮之二
來自美國舊金山華人收藏家協會的收藏家吸引了與會者的關注,他們共有40多人參加這次大會,在會議期間與上海的收藏家舉行了聯誼會。今年三月份,為了宣傳上海世博會,舊金山華人收藏家協會在上海舉辦了“世博會百年藏品展”,引起各大媒體的廣泛關注。目前,他們正在和國內有關單位聯合策劃2011年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展。他們舉辦的一係列文化收藏活動,充分說明華人收藏家雖然身在海外,卻心係祖國,他們致力於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藝術的弘揚和傳承,為祖國的複興和強大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舊金山華人收藏家協會,也是《收藏界》雜誌社在美國的辦事處。會議期間,協會領導人與雜誌社的負責人就今後進一步合作、共同促進中美文化交流進行了友好商談。
為時三天的上海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暨京滬收藏家藏品邀請展圓滿地落下了帷幕,她給每一個參加會議的人留下了美好的記憶:收藏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我們期待著第三屆世界華人收藏家大會在兩年以後如期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