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5)(2 / 2)

一、學會自我約束。一位使數家“疲軟”的醫院生機再現,因而美譽遐邇的醫院院長對我說:“成功哪是靠什麼天才,有一大瓶膠水就夠了,往你褲子上抹一把,再往你椅子上抹一把,然後就坐下吧,不幹得如花似錦你就別起來。”這話正道出了普通人成功的訣竅:養成自律習慣,執著於目標,把“摘桃子”的時間推遲,最終卻能得到最大最甜的蜜桃。而許多“天才”的弊病卻在於期望過高過急,指望唾手可得仙桃,一旦受挫便怨天尤人,意懶心灰,反倒連青桃也沒弄到。

50年前,一組研究者對幾百名大學男生做追蹤調查,了解他們的人生之路。結果發現,上學時的學習成績同他們以後的成就並無多大關聯。而某些素質,如執著、可靠、眼光現實和富於條理卻更為重要。此外,還有個舉足輕重的問題:能否將生活享樂推遲———而非提前。

二、打下知識基礎。很多“天才”易失之於好高騖遠,雖誌蓋日月,卻腹內空空,終難心想事成。普通人卻不會夢想一步登天。他們從頭開始,拾階而上,步步堅實,在攀登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

三、掌握專門技能。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發現,標準智商測試隻能測兩種智能:數學和語言智能。而實際上,人的基本智能至少有7種:數學、語言、音樂、空間感、運動感及兩種社會生活智能———理解他人的能力和把握自身七情六欲的能力。所以智商並不能全麵反映人的智能。國際商業機器公司總經理之子托馬斯·沃森從小就是個末流學生。同他聲名顯赫的父親相比,他簡直算是委瑣者。他讀公司的商業學校時,各科學業全靠一名家教的大力扶助才勉強過關。後來他開始學飛行,卻意外地有種如魚得水的感覺,發現駕駛飛機對他竟是那樣得心應手!這使他獲得了很大自信。而這一成功又進而把他引向更大的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他當上了一名空軍軍官。這經曆使他意識到自己“有一個富於條理的大腦,能抓住重要東西,並將它準確地傳達給別人”。沃森最終繼承父業成為公司總經理,使公司迅速跨入了計算機時代,並使年盈利在15年裏增長了10倍。

四、善用他人智慧。某製鏡公司的總經理坦率地說:“我成功全基於別人的智慧。我尋找那些才華出眾又善於自律的人,同他們發展友誼,使他們對我忠心。我妥善聘用他們,管理他們,待有了成果,再共同分享。”

而許多“天才”卻由於自我中心意識作梗,難以容忍同別人分享成果。其實,合作往往是成功的關鍵。一位女企業管理專家說:“我手下人大都比我更有才華,我隻是知人善任而已,讓他們能協力同心,把活兒幹好。”令人吃驚的是,她把握到用人的竅門,卻是因女兒的疾病。她是位單身母親,女兒從小染病,多年來她常跑醫院,同小兒病專家們打交道。她多次發現,會診時五六名專家坐在一起,意見卻難得統一。於是她感到自己得參加進去,把他們引向同一軌道。“這既是協商,也是談判,盡管他們醫術比我高明,我卻更懂得怎麼使他們意見統一。”後來她從事企管,發現這門藝術同樣適用,同樣珍貴。

五、信守諾言。我家鄉一位著名律師對我說:“我成功全靠信守諾言。如果我向顧客許願某材料將在某時備好,我一定如期兌現。這品格而今太罕見,如果你有這條,人們簡直會把你看成天才!”

多年前,3個女人在西部某地合辦了一家室內裝潢公司,剛開始公司規模很小,技術上也沒啥獨創,但她們很講信用,答應用戶的業務必及時保質完成。在經濟蕭條時期,很多同類公司都相繼破產,她們卻始終以“可靠”和“守信”立身,竟安然闖過難關,日益繁榮起來。到去年時,公司資產已超過200萬美元。

六、視失敗為動力。中年婦女西爾維亞·厄爾德曼各方麵條件都極尋常,學生時代就是個雷打不動的中等生。42歲時她受聘於某香水公司,任部門經理,但僅幹了7個月就被炒魷魚。她感到仿佛“鼻子上冷不防被人揍了一拳”。氣憤之餘她決定自闖天下。正巧有位出版社的朋友請人向美容界拉廣告,她立刻攬下這活兒,八方奔走地幹起來。僅兩年工夫,她已成為此行的佼佼者,收入數倍於當初任部門經理。這經曆使她感到,失敗未必就是壞事,它也可轉為動力,促使你幹得更漂亮。

生活中真正的強者是那些懷著熱情和自信,昂首迎接生活挑戰的普通人。亞伯拉罕·林肯貌似平凡本可能被社會埋沒甚至毀了,因為他不僅出身貧賤,外表也不好看,但他卻一步步走向偉大,並賦予“普通人”以新的含義和高貴的地位。這正如他本人曾說的:“上帝一定很愛普通人,因為他創造了那麼多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