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營養專家常吃的6種零食(1 / 1)

營養專家常吃的6種零食

健康與養生

很多人都有吃零食的習慣。對於老年人來說,吃零食不但能“墊餓”,還能補充到更多的營養物質,預防營養不良,增強機體的免疫力。但是,如何挑選健康的零食一直是讓老年人感到困惑的事情。那麼,營養學界的專家們都常吃哪些零食呢?

1. 茯苓餅 北京中醫藥大學營養學教授、研究生導師周儉說:“茯苓餅是我常吃的零食。它是北京傳統名點之一,來自古代宮廷,在近代才走入平民百姓家。茯苓餅是用麵粉、茯苓粉及蜂蜜、核桃、芝麻等餡料製成的薄餅。中醫認為,麵粉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茯苓具有健脾安神的作用,蜂蜜具有滋補養顏的作用,核桃具有補腎陽、健腦益智的作用,芝麻具有補肝腎、潤腸通便的作用。此外,茯苓、蜂蜜、核桃、芝麻還均有‘延年’的功效。因此,茯苓餅具有寧心安神、健脾益氣和延緩衰老的功效,特別適合中老年人食用。”老年人除了可直接購買這種北京特產的茯苓餅以外,也可以自己製作茯苓餅來吃。茯苓餅的製法是:取茯苓、核桃、芝麻、蜂蜜、麵粉各適量。將茯苓、核桃和芝麻一起磨成粉末。在麵粉中倒入適量的清水和蜂蜜,再調入諸藥粉,烙成薄餅。需要注意的是,茯苓餅的口味偏甜,不宜多吃。患有高血脂、肥胖症、糖尿病的人應慎吃茯苓餅。在雨水多的季節,人體內的濕氣較重,也不宜多吃茯苓餅。

2.酸奶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範誌紅說:“如果在餐前1~2個小時內感覺有些餓,我會喝一瓶酸奶,以補充營養,消除饑餓感,並避免在吃下一餐時食欲過盛。與含有同等熱量的食物相比,酸奶的飽腹感更強,所含的營養更全麵,攜帶和食用方法都很方便。在促進人體的組織生長、改善營養狀況等方麵,酸牛奶的作用比一般的牛奶還好,其所含的乳酸菌能抑製人體內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促進胃腸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提高多種礦物質的吸收率。一般來說,人們每次喝100克(約1小杯)的酸奶就足夠了,將它與其他水果、堅果搭配起來吃則可取得更好的保健效果。患有血脂異常的中老年人可首選低脂酸奶,患有糖尿病、肥胖症的中老年人可首選無糖酸奶。將酸奶在常溫環境下保存幾個小時,其所含的大部分乳酸菌都會死掉,但仍具有一定的營養,因此不必擔心酸奶的儲存問題。”

3.糖葫蘆 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副主任於康說:“酸酸甜甜的糖葫蘆一直是我的最愛。在飯前吃一串糖葫蘆既能補充營養,又可以起到開胃的作用。山楂中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其所含的解脂酶具有促進脂肪類食物的消化吸收、健胃消食、調控血脂的作用。但是,人們每次最多隻能吃一串糖葫蘆,每周最多隻能吃兩次,以免導致胃酸分泌過量。血糖偏高、患有胃潰瘍、胃食管反流的人應盡量少吃糖葫蘆。除了用山楂製作的糖葫蘆以外,用麻山藥製作的糖葫蘆也是一種很好的健康食品。人們可以交替著吃這兩種糖葫蘆,以攝入更豐富的營養物質。”

4.堅果 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馬冠生說:“如果還沒到吃飯的時間卻感覺有些餓,我就會吃一些堅果,如核桃、榛子等。堅果中含有高質量的植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質,是出色的健康零食。但是,堅果中所含的脂肪也較多,不可過量食用。如果不小心吃了過多的堅果,就要從一日三餐中減少食物的攝入量。”

5.蘋果 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王興國說:“我常在晚飯後(大概八九點鍾)吃個蘋果。蘋果不但能增強人體的消化功能,還可改善睡眠質量。蘋果味美可口,富含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有機酸、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多酚及黃酮類營養物質,被科學家們稱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一般來說,人們每天吃1個或每周吃3~4個蘋果就足夠了。體重超標的人最好在餐前吃蘋果,以產生飽腹感,減少正餐的飯量。蘋果的質地較硬,吃的時候最好細嚼慢咽,以免損傷胃腸道。”

6.花生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流行病學教授、廣東省營養學會秘書長陳裕明說:“吃晚飯前,我會很愜意地一邊看電視,一邊吃花生。花生所含的蛋白質高達30%左右,而且易被人體吸收利用。花生中還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和豐富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卵磷脂、B族維生素、維生素E及多種礦物質。研究發現,常吃花生具有預防心腦血管病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花生所含的油脂較多,因此不宜多吃,以每天吃1~2兩(約1小把)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