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飲食法可控製餐後血糖
疾病防治
作者:李吉飛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控製餐後血糖既非常重要,卻又難以做到。在我國每年新確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80%的人經常出現餐後血糖升高的情況。餐後血糖升高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與空腹血糖升高相比,餐後血糖升高對人體微血管和大血管的損害更持久(一天中至少有12個小時屬於餐後時間),對血管內皮的損害更明顯。對此,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內分泌代謝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前主任楊文英教授指出,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餐後血糖升高的特點與下列因素有關:①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每餐攝入的穀物較多,而穀物中富含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將直接導致餐後血糖上升。②與歐美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的身材普遍較瘦,分泌胰島素的功能也較差,其餐後血液中的葡萄糖向細胞中轉運的速度較慢。③與歐美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我國此病患者的肌肉量較少,其肌肉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量也較少,因此易出現餐後血糖升高的情況。為了有效地控製餐後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除了要采取有效的降糖措施以外,還應積極調整自己的飲食結構。那麼,2型糖尿病患者為控製餐後血糖應采用哪些飲食方法呢?
1.吃肉時加點肉桂粉
肉類食物中富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但也含有較高的熱量和較多的脂肪。因此,糖尿病患者應隻吃瘦肉,並在烹飪瘦肉時加點肉桂粉。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對糖尿病患者來說,肉桂能重新恢複其脂肪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能力,促進其血液中葡萄糖的轉移和利用。而且,肉桂還是鎂的極好來源,而鎂具有預防骨質丟失和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應每天吃1/4勺到1勺的肉桂粉,可將其調入燉肉或肉湯裏服用。
2.多吃黑紫色的食物
研究發現,食物的顏色越深,其營養價值就越高。紫玉米、黑米等黑紫色的食物中富含花青素和硒,具有清除人體內自由基的作用。此外,綠葉蔬菜、瓜類蔬菜、藻類蔬菜、鮮豆類蔬菜都具有延緩餐後血糖上升速度的作用,也適合糖尿病患者服用。
3.少吃米粥
大米在被蒸熟後仍能保持完整的顆粒,而在被熬煮後米粒會“開花”,變成粥糊。研究發現,米粒的完整性越差,被人體消化吸收和升高血糖的速度就越快。因此,糖尿病患者應少吃米粥,以免使餐後血糖驟升。
4.多吃涼拌蔬菜和蒸菜
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若能盡量采取簡單的方法烹飪食物,並保持食物清淡,就可有效地預防並發症的發生。在平時,糖尿病患者可多吃涼拌蔬菜(在涼拌前應將蔬菜用熱水焯一下)和蒸菜。涼拌蔬菜和蒸菜中所含的營養物質流失得較少,而且所含的油鹽較少,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選菜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