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演講中妙趣橫生,才能“抓住”聽眾(2)(3 / 3)

整個演講用了不到三分鍾的時間,但是以語句簡練而聞名於世。前半段,簡明扼要地說明了這場戰爭的性質和意義,以及舉行這集會紀念烈士的必要性。語言如飛瀑直下,緊湊、快捷。

接著,又用了幾句話說明了烈士們的功績遠非這種紀念所能達到的。突出了整篇演講的主題——為國捐軀的烈士們應該受到人們無比的敬仰。最後幾句話號召活著的人們完成烈士們未盡的事業,使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治製度永世長存。整篇演講語言樸實、發人深省,雖然篇幅短小但句句言而有實,言簡意賅,成為流芳百世的佳作。要做到語言簡潔表意準確,看似簡單,實則不然,需要有較好的文字功底和一定的概括能力。

所以,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沒有耐心去聽那些漫無邊際的空洞語言。如果你能用一句話表達清楚你的意思,就請你隻說一句話吧!詩詞套用雅俗共賞

古人雲“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意思是寫文章如果沒有一定的藝術性,那它的生命力就不會長久。同樣,對演講來說,也要提高藝術性,都用大白話進行演講也未嚐不可。但是,如果能適當地增加一些詩詞歌賦為自己的演講潤色,那樣更富哲理,表達效果更佳。

著名的演講家劉吉,有一次受邀給中小學生們做演講。為了教育學生們“從小立誌,從小事做起,從今天做起”,劉吉在演講中運用了三首詩,頗有趣味。

他先給同學們講了《明日歌》:

“你們都念過《明日歌》吧,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我生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你們也讀過《今日詩》;

“今日複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歲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日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

接著劉吉又即興發揮:

這兩首詩都是明朝文嘉所作,他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了,我也做了一首《昨日詩》送給大家:

“昨日複昨日,昨日過去了。昨日沒幹好,今日徒煩惱。世人隻知悔昨日,不知今日消失了。江水日月流,花落知多少。成事立業前車鑒,莫待昨日悔恨了。”

劉吉在演講中,並沒有直接給學生講什麼大道理。而是用了三首小詩,當然這幾首詩是他精心挑選的,通俗易懂,富有哲理,告誡同學們不可浪費時光,虛度年華。

美國著名的黑人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在他的著名演講《我有一個夢的演說》中,這樣說道:

到了這一天,上帝的所有孩子都能以新的含義高唱:

“我的祖國,

可愛的自由之邦,

我為您歌唱。

這是我祖先終老的地方,

這是早期移民自豪的地方,

讓自由之聲響徹每一座山崗。”

……

當我們讓自由之聲轟響,當我們讓自由之聲響徹每一個大村小莊,每一個州府城鎮,我們就能加速這一天的到來。

那時,上帝所有的孩子,黑人和白人,猶太教徒和非猶太教徒,耶穌教徒和天主教徒,將能攜手同唱那首古老的黑人之歌:

“終於自由了,

終於自由了,

感謝全能的上帝,

我們終於自由了!”

……

詩一樣的語言,音樂一樣的旋律,情緒激昂,極富感召力。自從馬丁·路德·金的這次演說之後,“讓自由之聲響徹每一座山崗”便成為激勵黑人鬥爭的座右銘。

在很多場合,名人就意味著“權威效應”、“名人效應”,因此在演講中引用一些名人的名言警句,也可以有力地證明論題,深化主題。

周恩來在紀念魯迅逝世十周年時,曾做過這樣的演講:“魯迅先生說‘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魯迅先生的方向,也是魯迅先生的立場。

在人民麵前,魯迅先生痛恨的是反動派。對於反動派,是千夫指,我們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假如是對人民,我們要如對孺子牛一樣為他們做牛。誠誠懇懇、老老實實為人民服務。我們要有所恨、有所怒、有所愛、有所為。人民的世紀到了,所以應該像頭牛一樣努力奮鬥,團結一致,為人民服務而死。魯迅和聞一多,都是我們的榜樣,我們都應該向他們學習。”這番話,用魯迅的名言,給整個演講的論點一個強有力的論據,進一步深化了主題,把演講推向了高潮。

總之,在演講中若能適當地增加一些詩歌、詞曲、名人名言,可以收到餘音繞梁不絕於耳,言有進而意無窮的演講效果。

先褒後貶推波助瀾

林肯是一位善於運用此道的高手。

林肯競選總統時,他的主要競爭對手是道格拉斯。道格拉斯出身名門,家產頗豐,又是美國獨立戰爭中的功臣,而林肯出生在一個貧窮的黑人家庭,經曆了許多人世的艱辛。

道格拉斯為此十分鄙視林肯,他嘲笑林肯長相醜陋,出身低賤,常常自鳴得意地對其他人說:總統非我莫屬,林肯絕不是我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