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演講中妙趣橫生,才能“抓住”聽眾(3)(1 / 2)

為了顯示出自己的高貴,道格拉斯總是乘坐豪華的專列到全國各地進行競選演說。而且每到一處,都要鳴炮28響,而林肯則是乘坐一輛破舊的馬車,到各地去演說。

有一次,在一次競選演說中,有人諷刺林肯相貌醜陋,過於寒酸,林肯說道:

“的確,我相貌醜陋,不如道格拉斯那般英俊,道格拉斯先生出身名門,腰纏萬貫,錦衣玉食,他像一個地地道道的英國紳士。

而我呢,貧窮得一無所有,我隻有一間破舊不堪的小屋。屋裏有一張床,一把椅子再加一張桌子。此外,我還有妻子和女兒,我隻有這些東西。但我非常愛她們,她們就是我的生命。

我想,從小就衣食無憂的道格拉斯先生大概不知道什麼叫人世間的艱辛。他錦衣玉食,但未必了解人民的冷暖疾苦,他高高在上,但未必知曉我們這些下層人民之間那種情真意切的感情。

我的確長得醜,也很窮,我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美國公民,但這恰恰是我的優勢所在。很難想象一個不知人民生活之艱辛的人能夠成為總統,而且能夠有所作為。”

大選揭曉後,林肯以絕對多數壓倒道格拉斯當選為美國總統。

林肯先是對道格拉斯大加“讚賞”一番:英俊瀟灑、紳士風度、出身名門,讓人覺得總統非道格拉斯莫屬。緊接著林肯又把自己描述了一番:醜陋、貧窮、一無所有,這種人怎麼像一個總統呢?但是,林肯把話題一轉“他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美國公民”,因此他深知下層人民的疾苦,人們的衣食住行他都了如指掌,而這些,都是道格拉斯這位出身上層社會的人所不可能了解的。因此,林肯接著向選民們發問:你們能選一位根本不了解你們疾苦的人做總統嗎?一番對比,一番思索,相信每位選民都會作出正確的選擇。林肯的成功,道格拉斯的失敗也就在情理之中。

其實,在演講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要麼先揚後抑,要麼先抑後揚,也可揚此抑彼,關鍵是能很好地為我們演講的主題服務。

應變控場左右逢源

每位演講者都希望自己的演講能夠成功,並因此而進行積極的準備。但演講畢竟是需要聽眾的配合,而聽眾則是一個不可知的變量。有時候會場環境等客觀因素也會影響到演講的順利進行。因此,真正有經驗的演講者,往往能夠在逆境中取勝,他們靠什麼?靠的就是應變與控場的能力。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明朝洪武年間,有一個叫解縉的進士才華橫溢,深得朱元璋的賞識。有一天,朱元璋想試一試解縉的才華,便有意刁難他:“你知道昨夜宮中有喜事嗎?”

解縉早聽說皇後近期會產下龍子,想必皇上說的“喜事”就是指這個了,便隨口答道:

“君王昨夜降金龍。”

他把王子喻為金龍,不料朱元璋又接著說道:

“可惜呀是個女孩。”

解縉明白了,皇上這是在考他,連忙應答:

“化作嫦娥下九重。”

“不過出生不久就夭折了。”朱元璋又說道。

解縉想了想,吟出第三句:

“料是世間留不住。”

意指她是天上神靈,又返回天國了。

哪知朱元璋還不肯罷休:

“已將屍體扔進水裏去了。”

朱元璋心想:你不是要讓她上天嗎?我就把她扔水裏,看你還有什麼詞。解縉笑了笑,說道:

“翻身跳入水晶宮。”

朱元璋聽罷,龍顏六悅,更為喜愛解縉。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感到解縉有相當強的應變能力。朱元璋每一次陷他於被動,他都能巧妙地化解,直至朱元璋最後心悅誠服。由此可見,一定的應變能力對於控場非常重要。

有時候,聽眾出於各種原因會采取起哄、鼓倒掌的辦法來表示對演講的不滿。此時,演講者要保持鎮靜,先弄清聽眾起哄的原因,然後采取相應的措施。

俄國早期革命理論家普列漢諾夫,有一次在日內瓦發表演講時,會場上的一些反對者蓄意搗亂、破壞。他們大聲地吹口哨,吵吵嚷嚷使演講難以進行。

見此情景,普列漢諾夫並未生氣,雙手交叉放在胸前,兩眼巡視一遍會場,略微沉思了一會,大聲說道:“諸位,如果我也想用這種武器同你們鬥爭的話,我來時就會……”普列漢諾夫故意停住不說,會場頓時靜寂無聲,聽眾都想得到下文,於是,普列漢諾夫才接著說:

“我來時就會帶著冷若冰霜的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