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說話有講究,處世有學問(3)(2 / 3)

此外,運用自嘲還要審時度勢,相機而用,比如對話答辯、座談討論、調查訪問等,就不宜使用。

自嘲能給自己一個台階下

自嘲的效果在於,既讓自己擺脫別人的嘲笑,又不至於讓別人覺得連你自己都把自己貶得一無是處。如何說話才能把握好這個度,自嘲的話也講究場合的選擇,在不適宜自嘲的地方自嘲,可能效果適得其反,如何區分各種場合。

1.先發製人

1862年的一天,美國著名黑人律師約翰·馬克將上台演講。會前他被告知,聽眾絕大多數都是白人,而且不少人對黑人懷有成見。於是他臨時決定放棄原來的開場白,一開始就從爭取聽眾入手。他這樣開始了他的演講:“女士們,先生們,我到這裏來與其說是發表演講,不如說是給這一場合增添點‘色彩’。”

聽眾大笑,氣氛活躍起來,對立的情緒無形中被笑聲驅散。盡管他後麵的演說言辭激烈,但會場秩序始終很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就是演講史上的著名篇章——《要解放黑人奴隸》。

生活和工作中,任何人部不可能被別人完全了解。對某類問題甚至某類人懷有或多或少的非善意的偏見,是人性中難以避免的事情。偏見像堵牆,能隔離友好和理解,帶來的卻是誤會和矛盾。如果妙用自嘲法,消除對方的偏見,就能為雙方的正常交流打開通道。尤其是在別人對你攻擊之前,你若能先發製人,自揭傷疤,主動用不乏幽默的自嘲的話把可能被人嘲笑的地方說出來,這既解除了自己的心理壓力,又讓對方感覺到了你的坦誠與可愛,從而縮小雙方的交際距離。這招用在與對方初次打交道時,往往會有奇效。

2.借題發揮

1992年,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楊瀾在廣州主持演出。在她走下舞台時,不慎摔倒在地。這時,觀眾都呆了,場麵迅速冷下來,所有的人都等著看楊瀾如何收場。隻見楊瀾鎮定地爬起來,然後麵向觀眾,說:

“真是馬有失蹄,人有失足啊。看來這次演出的台階不是那麼好下呢。不過台上的節目非常精彩,不信,你們瞧——”

楊瀾這一番即興的精彩演講折服了觀眾,她的話音剛落,熱烈的掌聲就響起來了。她偶然的失誤讓自己身陷困境,可她的智慧卻為她挽回了麵子。她的高明之處就在於用自嘲的話對自己的失誤進行了巧妙渲染,又借著“演出”這個題進行了發揮,然後迅速將觀眾的注意力轉移到下一個節目中去,這樣短短兩句話,天衣無縫地為自己搭好了台階。試想在這樣一個輕鬆的演出場合,楊瀾如果一本正經地為自己的失誤向觀眾道歉,多煞風景啊!

當因為你自己的原因出現尷尬時,最不好的選擇是無動於衷或者竭力回避,最好的選擇是隨機應變,聯係當時所處的具體場景,借題發揮,用自嘲的方式加以化解。

3.曲徑通幽

一位詩人去某大學做演講,在隨後的聽眾提問中,有個學生問他:“你是如何看待從事純文學創作的人在當今社會中的處境的?”這個學生的言下之意是,在當今這個一切向錢看的社會中,從事純文學創作的人如何麵對貧窮。詩人回答:

“就我個人而言,我之所以能寫作並堅持下去得感謝我的妻子,她開了一家小飯館,於是我一家人的吃飯問題就解決了。”

他的回答中包含著辛酸和無奈的感情,但這樣回答一個大學生的提問,比直接把自己的貧窮展示出來再來一番直抒胸臆的感慨,給人留下的印象深刻得多。

有些場合,一些自報短處的話或者訴苦和表達不滿的話不適宜直接說出來,最好能夠通過自嘲的方式曲徑通幽,這樣既讓對方聽明白了你的苦衷,又不會覺得你是一個怨天尤人的人。

4.解除尷尬

20世紀50年代初,有一次美國總統杜魯門會見麥克阿瑟。這人是一位十分傲慢的將軍。會見中,麥克阿瑟拿出他的煙鬥,裝上煙絲,把煙鬥叼在嘴裏,取出火柴,當他準備劃燃火柴時,才停下來,轉過頭看看杜魯門總統,問道:

“我抽煙,你不會介意吧?”

顯然,這不是真心征求意見,在他已經做好抽煙準備的情況下,如果對方說他介意,那就會顯得粗魯和霸道。這種缺乏禮貌的傲慢言行使杜魯門有些難堪。然而,他隻是狠狠地盯了麥克阿瑟一眼,自我嘲諷道:

“抽吧,將軍。別人噴到我臉上的煙霧,要比噴在任何一個美國人臉上的煙霧都多。”

由此可以看出,在交際中,當對方有意無意地觸犯了你,把你置於尷尬境地的時候,借助自嘲擺脫窘迫,是一種適當的選擇。這樣既能使你的自尊心通過自我排解的方式受到保護,不至失去平衡,而且還能體現出說話者的大度胸懷,有助於在交際中“得分”。

在生活中,我們會碰到許多人的觸犯,其中不少是不懷好意的挑釁。其目的就是讓你難堪,讓你沒有台階下。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束手無策。有的通過有損自己尊嚴的話,以求走出困境;有的則直白地反擊,這隻能招來外人的嘲笑。事實上,隻要我們恰當地應用“自嘲”,完全可以使自己處於更有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