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口處湧來的滾滾煙塵之中,慢慢顯露出一隊隊土黃衣甲楚軍士兵的身影,有步卒、有騎兵還有各色或兵士推拉或騾馬牽引的攻城雲車衝車等。大隊楚軍逼近山口時,一陣鼓角交鳴聲從煙塵中傳出,那隊隊步卒騎兵紛紛止住腳步,開始列成一個個方陣。由於函穀關前的大道連同道旁的低緩山坡,總共也就一兩裏寬,最多隻能容下兩萬步卒同時攻城,而關城箭樓縮進山口兩三裏之後。故而,楚軍大隊主力唯有在山口外,列成陣勢,待排定次序後再行攻城。
片刻之後,煙塵慢慢散開,露出一個個楚軍萬人軍陣。陣陣號角嗚咽長鳴聲在楚軍軍陣上空飄蕩,一個個傳令遊騎在楚軍軍陣間來回飛馳傳令。站在關城箭樓瞭望的孟坤,可以清楚地看清楚軍的方陣排列。楚軍中軍主力,是十二個步卒萬人方陣,成三行四列排布,方陣間夾雜著四輛攻城雲車,還有數十座大型連弩車,若幹輛攻城衝車。步卒方陣兩側,則各是三個騎兵萬人方陣,後方則是一大片散亂的輜重營。楚軍似乎並未全部出動,僅僅出動了十八萬主力大軍,在函穀關山口彙成一片漫漫的土黃色海洋。
望著那些熟悉的雲車、連弩車等大型器械,孟坤嘴角微微抽搐,扶著垛口的大手竟是暴出青筋來。那些攻城器械毫無疑問,定是楚軍從章邯刑徒軍手中搶奪而來,如此精良的器械,唯有鼎盛時期的秦帝國才有實力大量製造出來。對於那些匆忙起事的山東叛軍來說,這樣精良的大型攻城器械造價太過於昂貴、難以製作且製造周期長,運用這些攻城器械還需要訓練出大量配合默契的士卒,遠不如一架架簡易的雲梯更為廉價方便。而如今,楚軍們竟然要用秦軍自己製造出來的攻城器械,來進攻秦軍防守的關城要塞,著實讓孟坤心頭不是滋味。
又過了大約小半時辰,楚軍終於布陣完畢,一陣急促鼓點之後,整個楚軍軍陣頓時平靜下來,唯有軍陣間數十麵大纛旗,在迎著寒風飛舞著。十二個步卒萬人方陣前,此刻又出現一個特異的騎兵方陣。那些騎兵人人一身精鐵重甲、一支丈餘長矛、一把吳鉤、一副弓箭,戰馬也是披著一副鐵釘皮罩甲,裝備遠較兩側普通的楚軍騎兵精良,且這些騎士人人麵色猙獰可怖,一望便知定是百戰餘生之士。
這個特異的騎兵方陣,便是項羽帳下的近衛精銳——八千江東子弟兵。其裝備之精良、戰力之強大,絲毫不遜於巔峰時期的任何一支秦軍鐵騎。當日巨鹿之戰時,王離的十萬九原鐵騎慘遭覆滅,除了兵力不濟、斷糧多日、銳士盡皆疲憊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遇上天生神力的霸王項羽領著如狼群一般的八千精銳的江東子弟兵。
此刻,這八千項羽親自訓練出來的精銳鐵騎,正簇擁著一座原本是由主將乘坐的、約五六丈高的望樓車。然而,這用於戰場指揮之用的望樓車上,卻隻有幾名拿著令旗的傳令司馬。望樓車下,倒是有一排巍然挺立的鐵甲騎兵,一尊如戰神一般的高大身影孑然孤立於軍陣望樓車之前。一領血紅鮮豔的鬥篷、一頂闊耳將盔、一身精致鎧甲、一把萬人敵,座下一匹烏騅戰馬,隱隱散發著陣陣令人心悸膽寒的洶湧霸氣,這便是史上赫赫威名的楚霸王項羽。
項羽此刻是一臉的暴怒之色,握著萬人敵的大手亦是青筋暴突。當先鋒騎兵千人隊隻有幾名重傷騎兵帶著身上的弩箭飛奔而逃回時,項羽不禁勃然大怒。非是項羽要怪罪先鋒騎兵無將令、擅自攻城而遭致全軍覆沒。這支騎兵千人隊乃是其叔父項梁留下的最後一支精銳,如今卻被函穀關守軍一舉殲滅,如何不叫素來敬重其叔父的項羽震怒。
項羽噴著怒火的雙眼緊盯著遠處的函穀關關城,恨不得立馬將整座關城踏個粉碎。在箭樓上瞭望的孟坤,竟是突然打了個冷戰。望著楚軍望樓車下的那一尊高大的身影,孟坤知道,冤家終於上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