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趙炅歸朝,軍中隻稱王侁和劉文裕兩人在亂軍中戰死,並不成降下責罰,秦王趙延美和盧多遜以為事情尚未敗露,隻是加緊時間聯絡遼軍支持叛變。
一時之間痛失兩個兒子和深愛的丈夫,佘賽花終於支撐不下去,整個人像垮掉一樣。一家的重擔都到了六郎身上,看著嫂子們的痛苦,六郎為郡主的幸福考慮,同時心裏始終不能釋懷潘影的死,狠心向郡主提出分手。
佘賽花從六郎身上似乎看到了楊業的影子,精神也振作起來。深夜,一輛不顯眼的灰色馬車悄悄停在了楊家的後門,兩個人陸續從馬車上下來,整個人都籠罩在黑色的鬥篷中,仿佛要和夜色融成一片。
來人叩開了楊家的門,輕車熟路地走到靈堂前麵,一身鬥篷卸下,露出裏麵的素服,正是潘蟬和趙炅帝後二人。趙炅在楊業的靈前向二人認錯,並請幫助恢複朝綱。
楊六郎此時已經成長起來,他明白父親當初之所以隱忍太/祖之死的原因,也體會到了八賢王講述的舌頭蛇尾的故事,他毫不猶豫地接過父親的重任。楊六郎主張引遼人深入大宋腹地汴京,在邊疆調兵前來合圍遼軍,得到了趙炅的支持。這日過後,賽花率楊家眾媳苦練楊家槍。
不日,宮中傳來皇上遇刺消息,大遼果然準備揮師攻宋,秦王謀朝篡位之心更表露無疑,登上皇帝寶座,被當場抓住,盧多遜也被悄然下獄。耶律斜率軍兵臨城下,就在兩軍準備交戰之際,宋軍將士卻奇怪中毒,佘賽花知道此事後,率領楊家女將助陣。
之前一直潘蟬安插在李德妃身邊的探子傳來消息,下毒的人正是李德妃,探子拿到了解藥,解了城中將士之毒。汴京城下五郎與耶律斜再次對決,裏外包抄,大敗遼軍,耶律斜主動撤軍。
崔應龍、佘賽花、楊六郎、潘蟬一路追擊天靈,卻忽遇雷電相阻,難不成這天靈有了天狼在背後護持就真敢這麼無法無天?
天靈正在得意:“天助我也!”一根清脆的竹竿忽而透胸而過,將他插個對穿,他驚愕地轉身:“是你?”看到潘影扶著靜心師太踉踉蹌蹌站在身後,仿佛剛剛那一擲要了她最後一口氣一般。
靜心師太掙脫潘影的手,一手捂著胸口,用盡全身最後的力氣走到天靈身邊半抱著他的身體,臉上不知是哭還是在笑:“不能同生,但求同死,黃泉路上,不會孤單,我陪你下地獄去跟村裏百十口人賠罪。”說完身子一歪,倒在了天靈身上。
楊六郎上前探了探師太和天靈的脈息,朝著眾人搖了搖頭,潘蟬側過臉因不忍而落淚,可惜她為師太避開了一個死劫,卻避不開第二個死劫。潘影失去了母親一樣的靜心師太,伏在師太身上哭得幾乎暈厥。
潘影、潘蟬和崔應龍留下了將靜心師太和天靈合葬在小龜山靜心庵,碑上刻著“天心、天靈之墓,同門潘娘、崔郎、徒弟影兒立”。崔應龍悟到了一絲天機:“得道多助,逆天改命沒有捷徑,一步登天隻是妄想,天靈你做了這麼多喪盡天良的事情,隻是枉然。”
崔應龍此次下山一行夙願已了,更是悟破情關,可以入山閉生死關,他將畢生所學載成書冊贈與潘影、潘蟬姐妹,囑托她們:“行善積德,尋得有緣人,傳承鬼穀絕學。”
蕭太後入主中原的美夢落空,遼軍損失慘重無力再戰,隻得向大宋求和,大宋終於收回幽州,索賠戰馬、精兵利器,定下休戰合約。同年,皇上加封皇姨永寧縣主潘影為永寧長公主,和親大遼北院大王耶律斜,遼宋永結秦晉之好。
趙炅下詔罪己,追封楊門忠烈,“執幹戈而衛社稷,聞鼓鼙而思將帥。盡力死敵,立節邁倫,不有追崇,曷彰義烈!故元帥楊業誠堅金石,氣激風雲。”,修建無佞樓一座,封佘賽花為歸命無佞侯、一品誥命夫人,九龍監國錫杖,可以上打昏君,下打讒臣,見官大一級,上殿不用給皇上施禮,下殿也不用辭王,隻要拿寶杖點三點就得了。楊門女將正式走上了保衛大宋的曆史舞台。
秦王被貶為庶人,圈禁家中,盧多遜被賜死,罪妃李氏不思皇上恩澤,賜毒酒一杯,其母陳氏罪犯欺君,腰斬,兄弟李繼隆連降三級。
楊家將的故事還沒有結束,潘蟬的故事才剛剛開始,那些前世欠她的她都要一一討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