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獅”的激勵
專欄
作者:張斌
1872年始,英格蘭男足球員胸前開始有了“三獅”(Three Lions)徽記,自此這支球隊被冠以“三獅”英名。12世紀開始,“三獅”旗幟每次招展都能在沙場上起到振奮軍心的奇效。“三獅”徽記並非男足獨有,女足也在“三獅”旗下,且另有芳名——The Lionesses,權且喚為“母獅”唄。“母獅”挺進女足世界杯四強,讓“三獅”一下子必須回到1990年的日子裏才能與“母獅”並肩了。
英格蘭與加拿大四分之一決賽是在5.4萬名東道主球迷的狂熱呐喊聲中完成的,直至比賽結束,“母獅”隊長斯蒂菲還心有餘悸,“這是一場5.4萬人與23個英格蘭人之間的較量”。如此狂熱的場景對於“母獅”們並非頭次經曆,至少去年在溫布利體育場約戰德國隊時,那主場也是人山人海的滿座了。當然,平常的日子裏,在自家的女足聯賽中,場均觀眾不過728人,室內樂變成狂野的搖滾巨獻,震撼之感長久會留在體內的。震撼之外,“母獅”隊長在話筒前最想高聲告訴同胞的是:“我們可以激勵一個國家。”
倫敦奧運會意在激勵一代人,一群“母獅”躋身四強所引起的震撼一時間的確觸及了太多英國人的內心,至少要忙不迭地將2015這個年份與奪冠的1966年和最後一次世界杯的四強榮耀關聯在一起,“三獅”不興,且看“母獅”威儀。英國男人有胸懷,小貝在自己的INS上第一時間貼出英格蘭女足贏球後激情相擁的照片,“激情”、“驕傲”、“偉大”,一堆溫暖人心的好詞,3歲嬌女小七居然也有了自己的“母獅”隊服。魯尼的微博也反應迅速:“英格蘭女性讓舉國感到驕傲!”無論魯尼是否發出這份祝賀,他都一定會成為這一曆史時刻的關鍵人物,因為在他名字後麵英國人關聯上了“周薪30萬英鎊”的標簽,而“母獅”隊長的年薪不過3.5萬英鎊,這還是為“母獅”出戰50場、倫敦奧運會攻入三球、平日裏在曼城女足征戰女足超級聯賽的一流球星才有的糊口收入。英格蘭女足曆史上出場次數最多的法拉去年披露,成為職業球員後最初的6年,她掙的錢不足以讓她可以貸款去買一間小屋作為屬於自己的家。
看來不僅僅是在我們的國度中,有比較男女職業球員收入的現實和心理需求,其實大家冷靜想來,都會知道就商業價值而言,男子和女子足球完全不是同一項運動。此番英格蘭和法國是進步最快的球隊,在男足俱樂部中同步建設女足球隊被認為是崛起秘訣,英國人從勝利中讀出的意味似乎更多,他們更在意運動中的男女平權,“母獅”中年過30歲的球員都有過在校園裏禁止與男孩子同場踢球的怪誕記憶,因為英國直至20年前還認定女人不適合踢足球,隻不過嘴上不方便直接表達罷了。
可是英國人的轉變是驚人的,優良的社會運動基礎,使這個6000萬人口的國度已經有176萬女性足球參與者,其中5歲以上的女孩子也達到86萬之眾。女足超級聯賽也有了23年曆史,包含地區聯賽在內共分四個層級,最高兩個層級的球隊可達72支。女子足總杯決賽8月1日在社區盾杯賽前也會駕臨溫布利大球場,那是何等的尊重與榮耀。與加拿大對陣前,溫布利大球場溫馨打出彩色燈束祝“母獅”好運。不管聯賽現場觀眾幾何,數據統計一板一眼,上賽季曼城對陣切爾西,現場1283名觀眾,小小的紀錄與進步激勵了每一位參與者。即便參與人數接近200萬,但英足總仍然在全國推進“We can paly”活動,旨在吸引10萬個女孩和家庭加入足球運動。漲工資很得民心,但期許不可過高,參與者眾,則一切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