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許多方麵,柯布西耶的畫作都體現出他的建築師身份的特征:筆法剛勁有力、別致的布局、打破比例以及軀體的變形。他的構圖極其嚴謹,用近乎透明的描圖紙放在前一幅草圖上,做輕微的改動,直到獲得滿意的構圖。
“通過視覺藝術這種純粹創作的體驗,我找到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的靈感。”他說。
另一方麵,他的一些建築作品明顯是繪畫、雕塑與建築的交彙,1923年的巴黎拉羅什連體別墅、1929年巴黎近郊薩伏伊別墅以及後期的代表作朗香教堂,如雕塑一般的自由形態。“馬賽的居住單位”的底層架空柱是雕像般優美的造型,電梯塔、通風塔、儲水池、健身大廳、坡道、樓梯、日光浴場等構成一曲現代主義的交響樂。
他在“二戰”之後創作了大量拚貼畫,來回應當時新的藝術問題:獨立色塊與線條之間的關係,填充與留白之間的平衡。拚貼畫固有的特征,同樣有助於“馬賽的居住單位”多彩立麵的解決方案。
1946年4月發表的《難以形容的空間》文章中,柯布西耶用音樂隱喻的“聲學形式”概念,揭示出同一空間中不同形態互動作用的概念。他從雕塑中找到一種新的深入塑造空間的方式,“聽覺雕塑”聆聽和發出聲音,雕塑中麵和體、虛與實的互動,代表著各種力量和張力的集合體,就像一座向四周空間擴散的建築。
《直角之詩》——1955年由巴黎維沃出版社出版的大型書,是專為珍本收藏家定製的叢書中的一本,係列中還有馬蒂斯的《爵士》、費爾南德·萊熱的《馬戲團》、喬治·魯奧的《消遣》等。以《直角之詩》的文字和繪畫,柯布西耶闡釋了日常生活中不易被表露出來的思想範疇,不僅構成他的建築及繪畫作品的基礎,也是他個性的基礎。《直角之詩》的印刷和裝幀幾盡奢華,由知名的穆羅石版印刷工坊印刷,限量出版250冊。
柯布西耶為《直角之詩》創作了80幅石版畫,一些畫作以石版打印的紙本,一連串地掛在展廳牆麵上。靈活的色彩、多變的形式與強烈的反差,它們涉及柯布西耶反複采用的主題:宇宙力量、太陽運行、男人和女人、妻子伊馮娜等。其中一幅版畫以獨特的造型展示出他的五個建築主張中的四點:底層架空、屋頂花園、自由平麵和自由立麵,隻差橫向長條窗了,版畫下方的烏鴉戴著建築師的大眼鏡。
對於建築家柯布西耶,繪畫是自我解救的時刻,有時候他把建築工作中遭受的緊張情緒和精神上的痛苦,從繪畫中釋放出來。有時候他又歎息自己藝術才能的不足:“我的繪畫令我震顫,令我痛苦,我在建築方麵的才能絲毫沒有移植到我的繪畫中來。不可理解!”他曾經竭力希望得到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的設計委托,因為“我是最合適的人選,我是建築師兼畫家,我能夠最準確地把握這種情感。在這一領域,我找不到能夠勝過我的人”。
“勒·柯布西耶——巨人的建築”的展覽以簡單勾勒的《張開的手掌》作為視覺標誌,柯布西耶為這一視覺形象作了油畫和石版畫,還設計了一件巨大的雕塑,1986年建築師辭世21年後,終於在印度旁遮普邦首府昌迪加爾的市政廣場上落成。
為了接受、為了給予,《張開的手掌》中包含著柯布西耶在五六十年代的一個核心觀點:知識分子的道德和義務是分享與傳遞,也是利他主義精神的視覺象征。把建築和城市規劃作為時代精神的表達,終其一生柯布西耶在12個國家設計建造了78座建築,完成了42座城市的規劃方案,盡管大多數規劃方案都沒有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