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吃一塹,長一智
內向的人因為不擅長交際,難免會吃虧,但人的技能都是在摸爬滾打中曆練出來的,現在吃虧好過將來在大事上吃虧。要仔細想想自己為什麼吃虧,是太過輕信,還是對方太過老練?吃一塹,長一智,有一天你也會變得聰明。
最後,在人際關係中,“傻”比“精”更吃香。為什麼內向的人不是那麼精明能幹,還常常給人添麻煩,卻仍然受歡迎?就是因為他們總是保持一份真誠,人與人之間最在乎的就是這種東西。即使進入外在世界,也不要改變你的本性,那才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
5、改變自己,從適應他人開始
孤僻的人並不是生來就沒有交際願望,身邊的親人經常勸他們要活潑一點兒、外向一點兒,他們也曾試圖改變現狀、試著加入人群、與人接觸,想嚐試另一種生活,很快,他們便發現自己無法適應外在世界的生活,最主要的是他們無法適應他人、無法為了他人改變自己,於是他們選擇繼續回到自己的世界,過一成不變的生活。
缺乏適應能力的人隻能過單調的生活,他們害怕改變,他們認為改變意味著未知的危險,而不是機遇與挑戰。他們希望自己能夠維持一個“安全狀態”,永遠按部就班,沒有任何意外。於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經常看到這樣的“安全者”:有平穩的工作、平穩的個性、平穩的家庭……盡管他們常常為此覺得乏味,但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封閉式生活,根本不想改變。
想要適應環境,首先要適應他人。不能要求別人都來遷就你,也不能因為自己聲音小就拒絕和那些大嗓門的人說話,否則你就隻能一輩子生活在套子中,成為他人眼中的異類,生活沒有亮點,隻能靠自己的幻想生活。
有一個年輕人大學畢業後回農村接替了父母的雜貨店,做著普通買賣。他沒有什麼特長,隻有一個特點:脾氣好。他的朋友中,有的人性子暴躁,經常大呼小叫、惹是生非;有人嗜酒如命,常常喝得爛醉如泥;還有人孤芳自賞、常常看不起他人……這些人卻把年輕人當做好友,因為年輕人經常在他們急眼的時候規勸、喝醉的時候攙扶、刻薄的時候一笑了之。人們都不明白年輕人為什麼要交這樣的朋友,年輕人卻說:“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交朋友看的是自己喜歡的那部分,當然也要容忍別人的缺點,而且在他們身上,我也學到了不少東西,朋友就是要互相適應。”
後來,年輕人的朋友越來越多,人緣越來越好。當他開始做別的生意,朋友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他的生意一帆風順,成就了一番事業。
常言道:多個朋友多條路。這句話道出了交際的真諦。所謂的路,不是指你有困難的時候,朋友一定會來幫你,而是說你在他們身上能夠學到有用的東西。和開朗的人在一起,可以學到他們麵對得失的豁達心態;和穩健的人在一起,可以培養自己的安全感;和聰明的人在一起,可以讓自己懂得更多處世技巧……孤僻的人想要改變自己,可以把身邊的朋友當做教材,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足以讓你變得優秀。
與他人相處得好壞直接反映了你的適應能力。適應了他人、掌握更多的技能,自然也就適應了環境,而且,適應他人的人更容易快樂,因為每個人身上固然有缺點,但他們的優點也常常讓人驚喜。那麼,如何提高自己適應他人的能力呢?
1.欣賞每個人的長處,與他們互通有無
世界上有多少種形態,就有多少種美麗。一個孤僻者如果能對別人抱有欣賞的眼光,別人自然不會排斥他的接近。孤僻者多多少少有些自戀情結,在潛意識裏認為自己是最好的,能夠與他人接觸、學習他人的長處,才能更加客觀地評價自己。
與不同的人接觸是個學習的過程,當你直觀地明白自己缺少的東西,強烈的進取心會促使你告別孤僻。在別人的優點麵前,你不得不承認封閉的生活已經讓你退化,如果再不迎頭趕上,就會被生活淘汰。
2.要理解他人的內在動機
有些人總是數落你,讓你煩不勝煩,但他們其實是在關心你;有些人總是忌妒別人,但他們並不會害人,隻是因為上進心太強……每種性格背後都有動機,看穿了他人的內在動機才能更深地理解他們、更好地欣賞他們。如果他們對交往另有目的,也不必心懷偏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各種形式的“付出與收獲”,最重要的是你在這段關係中有所收獲。
3.不要害怕“有性格”的人
孤僻的人本身就有性格,他們很怕和那些有性格的人接觸,因為彼此都有棱角,磕磕碰碰,難免鬧不愉快,但是,與有性格的人交往最能鍛煉交際能力,他們能夠訓練你的耐心,也能改造你的“玻璃心”,讓你更懂得與人交往之道。何況,人有性格,往往意味著他有某一方麵的才能,和這樣的人相處,你會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