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因幻想而封閉,有些人卻因偏執而看不到外在世界。有一種內向者從不沉浸於幻想,他們腳踏實地,是敢想敢做的實幹家,而且他們常常定下計劃之後立刻埋頭苦幹,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這樣的人很難沒有成績。可是,他們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太過要求完美,到了偏執的程度,在他們看來,不夠完美的成功不算成功,有缺陷的人生了無生趣。
有些內向者有偏執的完美主義傾向,如果說幻想者給自己營造了一個有花有草的夢幻世界,然後封閉自己不肯長大;偏執者就給自己營造了一個“必須第一”、“爭取最好”的高端世界,然後封閉自己,以目的為生活的唯一重心,一切都圍繞著完美展開。完美主義者與外部世界無法同步,他們永遠遵循自己的計劃,他們看到的世界,其實也不真實。
完美主義者常常陷入焦慮之中,他們總是擔心自己不夠好、自己的準備不夠充足,他們對失敗害怕到了一定程度,所以強迫自己一遍又一遍地做到最好。這種小心翼翼使他們的心理容易產生失衡現象,一旦失敗來臨,他們的挫折感就會鋪天蓋地向他們湧來。
小芸是個認真的女孩,也是人們常說的“完美主義者”。從小學開始,她就有凡事力求完美的習慣,就連作業上寫錯一個字、一個標點,她都會撕掉重新再寫一遍,所以,她的作業本常被老師作為“樣本”展覽給全班同學。靠著認真努力,小芸一帆風順地考入了重點高中、重點大學,進入知名企業工作。
不過,小芸也有不順心的時候。從學生時代起,她的朋友就不多。她不僅不活潑、話少,並且她對人要求苛刻,別人知道這是她關心人的方式,也不好說她,隻是選擇敬而遠之。
到了工作崗位,這個特點給她帶來了很多麻煩,特別是在她因為業績出色而升為組長之後,她認為所有組員都達不到她的要求,這讓很多人都不願意與她合作。再後來,小芸結婚了,連她的丈夫也發現無論自己做什麼都達不到小芸的要求。小芸不明白,她要求嚴格並不是出於自私的目的,是為了別人好,為什麼大家都不理解呢?
偏執是另一種幻想,完美主義者希望世界是完美的、自己是優秀的,一切事情都盡在掌控之中、有條不紊。他們害怕缺點,害怕一切能夠導致自己不夠完美的因素,所以他們努力改造自己、改造自己周圍的環境,並強迫身邊的人跟上他們的步調,和自己一起完美。在他們身邊的人往往被拖進“完美的追逐”中,累身累心、苦不堪言,而那些完美主義者卻認為自己是在為別人著想:“難道優秀一點兒不好嗎?”
當一個人醉心於理想中的完美自我、過分追求現實生活中的某一種東西而忽略所有人的感受,這在事實上已經嚴重影響了他的生活。他追求的優秀成了別人的壓力來源,成了別人的負累,以致所有人都想遠離這個苛刻的人,過更為簡單的生活。追求完美並不是錯,想要自己更好是每個人的追求。偏執者錯在扭曲了完美的本意,錯在以自己的標準要求他人。那麼,如何取得心理的完美和現實世界的平衡呢?
1.不要以自己的標準衡量別人
對於某些人來說,完美是永恒的動力,讓他們願意奉獻精力與激情。對於另一些人來說,完美隻適合遠觀,他們更喜歡輕輕鬆鬆地生活,不會整天逼迫自己。這隻是兩種不同的生活選擇,沒有好壞之分,也不需要認為自己是對的,要求他人跟自己同步。
以自己的標準衡量他人,永遠得不出正確的結果。何況,要求某些缺陷明顯的人完美,本身就不切合實際。要記住,你能做到的事,別人不一定能做到。你生來就有的東西,別人恰恰沒有。你要求別人完美,實際上像是一種炫耀,長此以往,隻會讓人厭惡。
2.認清現實,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完美
世界上沒有真正完美的東西,追求完美的人之所以還在追求,就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不夠完美。對於他們列舉的完美的事物,別人卻能找出缺點進行反駁。現實生活中沒有十全十美,完美隻能是一種追求。承認世界的不完美,才能以端正的心態麵對生活與他人,才不會把自己的世界觀強加給別人。要知道,即使在你的眼中不夠完美的人也有趨近完美、你無法企及的一麵。
3.對待他人的缺點要有寬容的心態
完美主義者不能容忍缺點,就像不能容忍飯碗裏出現沙子。特別是對待身邊的人,他們甚至會強迫對方改正,而那些內向的完美主義者,有時不會將對方的缺點說出來,隻會越看越難受、越看越不爽、越看越想遠離。所以,完美主義者大多也被冠以“孤僻”的評語。
人無完人,對待他人的缺點要有寬容的心態,要知道,你不看對方存在的諸多優點,偏偏盯著他人的缺點看個沒完,這不叫完美主義,而叫吹毛求疵。
4.對待自己,也要適當降低標準
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願望,追求完美符合這種願望,可是,一旦理想中的完美和現實形成強烈對比,偏執者就會常常生活在失落中。有時候,適當降低對自己的要求並非貶低自己,而是愛護自己、讓自己不要太累,在別人眼中,你依然很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