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謙虛的人不斷進步:外圓內方,堅持自己的底線(1 / 3)

“方”,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指一個人做人有自己的主張和原則,不被人所左右。“圓”,圓滑世故,融通老成,指一個人做人講究技巧,既不超人前也不落人後,或者該前則前,該後則後,能夠認清時務,使自己進退自如,遊刃有餘。如果一個人過於方正,有棱有角,必將碰得頭破血流;如果說一個人八麵玲瓏,圓滑透頂,總是想讓他人吃虧,自己占便宜,也必將眾叛親離。因此,做人必須方外有圓,圓外有方,外圓內方。

外圓內方

擁有外圓內方的性格的人,有忍的精神,有讓的胸懷,有貌似糊塗的智慧,有形如瘋傻的清醒,有臉上掛著笑的哭,有表麵看是錯的對……

“方”是做人之本,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脊梁。人僅僅依靠“方”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圓”的包裹,無論是在商界、官場,還是交友、愛情、謀職等,都需要掌握“方圓”的技巧,這樣才能無往不利。

“圓”是處世之道,是妥當處世的錦囊。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在學校成績是一流的,進入社會卻成了打工的;在學校成績是二流的,進入社會卻當了老板。為什麼呢?有時就是因為成績一流的同學過分專心於專業知識,忽略了做人的“圓”;而成績二流甚至三流的同學卻在與人交往中掌握了處世的原則。正如卡耐基所說:“一個人的成功隻有15%是依靠專業技術,而85%卻要依靠人際關係、有效說話等軟科學本領。”

真正的“方圓”之人是大智慧與大容忍的結合體,有勇猛鬥士的武力,有沉靜蘊慧的平和。真正的“方圓”之人能對大喜悅與大悲哀泰然不驚。真正的“方圓”之人,行動時幹練、迅速,不為感情所左右;退避時,能審時度勢,全身而退,而且能抓住最佳機會東山再起。真正的“方圓”之人,沒有失敗,隻有沉默,是麵對挫折與逆境積蓄力量的沉默。

在強大的對手高壓下,麵臨危機時,采取藏巧於拙、裝糊塗,扮作“誠實”的樣子,往往可以避災逃禍,轉危為安。麵臨險境或遇到突發事件時,裝傻賣呆,這比臨危不懼和視死如歸的壯烈要安全得多。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用拙誠與對手周旋,確實不失為一種高明之術。

我們常常在報紙上見到窮凶惡極的罪犯竄入老百姓的家裏,殺人越貨、綁架無辜或逼人做人質的時候,被害人是怎樣委曲求全,先以圓滑誠懇的語言贏得罪犯的信任,而伺機在罪犯不在意或誤認為在他的脅迫下真的與其合作時,出其不意地逃脫報案或徑直擊敗罪犯。這其實是外圓內方的最好詮釋。試想,假如麵對凶狠的罪犯,暴跳如雷,罪犯不先砍掉你的腦袋才怪呢。隻有把“方”先用圓掩蓋起來,包藏起來裝出很誠實的樣子,利用拙笨的誠實穩住對方,充分地運用對方的憐憫之心,使對方不加害自己,才會為以後施展擒拿罪犯的計謀,贏得時間和條件。

這種外圓內方的辦法,在曆史上就已有之。

《三國演義》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論英雄”的事情。當時劉備落難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誠地接待了劉備。劉備住在許都,在衣帶詔簽名後,也防曹操謀害,就在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此迷惑曹操,放鬆對自己的注意。一日,曹操約劉備入府飲酒,談起以龍狀人,議起誰為世之英雄。劉備點遍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張繡、張魯,均被曹操一一貶低。曹操指出英雄的標準——“胸懷大誌,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誌。”劉備問“誰人當之”,曹操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我。”劉備本以韜晦之計棲身許都,被曹操點破是英雄後,竟嚇得把匙箸丟落在地下,恰好當時大雨將至,雷聲大作。曹操問劉備,為什麼把筷子弄掉了?劉備從容俯拾匙箸,並說:“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曹操說:“雷乃天地陰陽擊搏之聲,何為驚怕?”劉備說:“我從小害怕雷聲,一聽見雷聲隻恨無處躲藏。”自此曹操認為劉備胸無大誌,必不能成氣候,也就未把他放在心上,劉備才巧妙地將自己的慌亂掩飾過去。從而也避免了一場劫難。劉備在煮酒論英雄的對答中是很聰明的,他用的就是方圓之術,在曹操的哈哈大笑之中,才免去了曹操對他的懷疑和嫉妒,從而最後才能如願以償地逃脫虎狼之地。

對於一些有經驗的成功人士來說,更是如此,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權力再大,畢竟還是有限的,它不可能使所有的人都聽命於自己。當自己的管理目標受到權力條件的限製,一時難以完全實現時,他就必須運用計謀、審時度勢、權衡利弊,首先製服自己權力夠得著的對象,暫時穩住還遠離自己、鞭長莫及的對象。這在軍事學上,叫遠交近攻;在處世學上,叫外圓內方;在用人權術上,則是指采用不正當的手段,對“權力影響圈”外的下屬裝出和藹可親,體貼關懷的樣子,但對“權力影響圈”內的下屬,卻嚴加管製,令人生畏。

總之,人生在世隻要運用“方圓”的性格,必能無往不勝,所向披靡;無論是趨進,還是退止,都能泰然自若,不為世人的眼光和評論所左右。

平靜地對待被別人冷落的日子

盡管每個人都嚐到過被人冷落的滋味,但人們麵對“冷落”所采取的態度卻不盡相同。有的人遇“冷”不冷,逢“落”不落,仍然表現出了一種泰然處之、豁達坦蕩的超然境界,其結果不僅使自己渡過難關,走向“熱烈”,而且逆境成才,留下了更加輝煌的人生篇章。有的人卻不盡然,麵對“冷落”,便變得消沉起來,一蹶不振,最終使自己陷入自我封閉、孤獨寂寞的困境而難以自拔。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結果,是因為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怎樣才能走出被人冷落的誤區呢?

接受冷落,麵對被人冷落的現象,您應當首先承認它的存在,允許它的發生。這是因為,人生本來就是一個萬花筒,紅橙黃綠藍靛紫,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溫涼冷熱,可謂應有盡有,五彩繽紛。

實際上,每一個生活在社會中的人,或多或少,或輕或重,都會遇到“冷落”,不管你是自覺的還是不自覺的,情願的還是不情願的,誰也休想與它絕緣。“冷落”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您無論如何也不應當采取回避的態度。

由此,麵對冷落,您應當采取承認的態度,就是說要有接受冷落的心理準備。當然,承認冷落的存在,並非是承認它存在的合理性,而是承認它存在的客觀性。承認了此種矛盾存在的客觀性,也就承認了解決此種矛盾方法的必然性。唯其如此,您才會直麵冷落,既不回避,也不懼怕。

要敢於表現。人們在受到冷落後,通常在生活上感到失意,在心理上產生退卻。對於一個強者來說,愈是受到冷落的重壓,愈是應當富有自我表現的陽剛之氣。這樣的勇氣,不僅可以吹散來自外界對自己冷落的風雲,也最易於撥開自己被人冷落所帶來的心頭迷霧。

比如,舉辦卡拉OK比賽,你敢不敢直步登上台去,高歌一曲;周末舞會,你敢不敢躍入舞池,投入地一次跳個夠;演講會上,你敢不敢麵對眾人,字正腔圓,慷慨激昂去陳詞一番;運動場上,盡管你體育技能平平,但還是要去奮力地拚搏一番,即使一時上不了場,當個觀眾也無妨,你敢領頭兒嚐一嚐拉拉隊長的滋味嗎……無論是勝敗輸贏,你都會從中感到過剩能量得到釋放的一種輕鬆和歡娛。人生有“冷”也有“熱”。要通過自我的表現去發現生活中的歡歌笑語,同時要去主動地排“冷”取“熱”,甚至化“冷”為“熱”。

當然,在自我表現的過程中,你還應當切忌自我標榜,故弄玄虛。這樣做,不僅難以排除外界的冷落,還會由此帶來更多的冷落。自我表現,不僅應當有勇氣,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的素質,增強自己的實力。有了真才實學再加上自己的勇氣,那你就會在生活的舞台上表現得瀟灑自如,發揮得淋漓盡致。此時,你麵前的冷落,便會一掃而光,迎來的將是張張的笑臉,滿園春色。

平息抱怨,大凡經曆過冷落的人,大都有這樣的感覺,抱怨冷落的結果隻會在客觀上助長受冷落壓力的程度。與其過多地自我抱怨,倒不如從主觀認識上找原因,以新的姿態重新揚起風帆,戰勝冷落。

你不妨自己提出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別人沒有受到冷落,卻偏偏冷落了自己;為什麼此時無冷落,彼處遇冷落。想來想去,你便會覺得,原來別人對自己的冷落也與自己有關聯。如果受到來自頂頭上司的冷落,你或許會想到他的偏見、不公正等,但同時是否還應該想到,你的工作態度差、表現得不好,才是上司之所以冷落你的真正原因;如果受到同事的冷落,你或許會想到他的性格孤僻、心胸窄小、無端嫉妒等,但是否還應該想一想,是你的傲慢、無禮、清高,才使他人對你進行冷落有了可能的條件;如果受到妻子的冷落,你或許會想到,妻子不溫順、不賢惠、不會料理家務、不會熱情待客等,但是否還應想到,你的大丈夫習氣,動輒吹胡子瞪眼睛的德性,難道妻子還不該冷你幾次!與其抱怨他人,倒不如利用這個間隙來反省一下自己,這豈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學會喪失,冷落,會使你隱隱感到自己心靈上的某種喪失。這並不可怕,問題的關鍵在於你能否正確地對待喪失,能否科學地把握喪失,能否學會從喪失中奮起。

喪失即失去。在朱迪絲·維爾斯特的力作《必要的喪失》中,她指出,喪失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從脫離母體直到死亡,在這整個成長過程之中,喪失始終伴隨著我們。它是“一種終生的人類狀況”。理解人生的核心就是理解我們該怎樣對待喪失。“喪失是我們為生活付出的代價”,但如果我們學會了放棄完美的友誼、婚姻、孩子和家庭生活的理想幻想,放棄對絕對庇護和絕對安全的幻想,那麼我們將在這種放棄——必要的喪失中蘇醒。朱迪絲還告訴我們,喪失是成長的開始,追求完美與恐懼喪失則是幼稚的,我們人生的路途是由喪失鋪築而成的。

有的人往往把複雜的社會、複雜的人生理想化了,他們接受收獲通常比接受喪失更容易做到。實際上,隻要你稍加留心,便會從生活中經常發現這樣的畫麵:他是我的好朋友,同時又是別人的好朋友;上司對我十分器重,同時對另一個人也很器重。想到此,或許你就會認識到,放棄各種各樣不切實際的期待,對於消除冷落的困惑,是多麼的重要!

冷落雖然使你暫時少了一些來自外界的熱情,少了很多朋友,但往往能進一步激發你對熱情的珍視,對朋友的偏愛。此時此刻,你將會用自己的熱情去溫暖對方那顆冷落的心,你將不會再用消極的眼光去對待朋友一時的偏頗。

生活中往往有這樣的現象:有些才能出眾的人,正是由於受不了世俗冷落的偏見,從此之後甘願“隨波逐流”,也不肯再“出頭”、“冒尖”了;也有一些較為愚鈍的朋友,由於被人瞧不起以至受到某些人的鄙視,結果產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念頭。冷落是一種腐蝕劑,在冷落麵前不要失去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裏。”這是何等博大的胸懷,何等碩大的氣魄。數風流人物,大凡事竟成者,無不是自信人生的典範。殊不知,他們在成功的道路上,何止隻受到冷落的騷擾!

一對好朋友,耳鬢廝磨多少年,突然在某一日反目成仇,從此形同陌路。你或許會產生“雅士如林,知音日少”的失落感。其實大可不必。生活是多色彩、多層麵的,不必事事都有個所以然,必要的超脫也是一種生活的潤滑劑。麵對冷落,沒有必要自我封閉,壓抑自我,煎熬自我。寸倮說得好:生活就是麵對現實微笑,就是超越障礙注視將來。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遭遇冷落,但更多的還是擁有熱情。你應當不斷地去尋覓生活中的熱情。人人都希望把熱情帶進自己的生活,讓生活變得更富有色彩,更富有詩意,這本身就是擁有熱情的表現。如果你隻會發現冷落,而不勇於去開拓和追逐熱情,那麼,在你的眼裏就會隻有苦澀、憂傷和痛苦。

主動感化。有的人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總是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你看不上我,我也不買你的賬。這至少是一種不夠大度的姿態。當然,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雙向的,但一個成熟的人,恐怕會想得更多,想得更細,甚至會做一些必要的讓步與犧牲。

麵對冷落你的人,早上初見麵時,可不可以主動上前去問候一聲:早上好;周末之餘,節假日裏,你可不可以主動邀請對方去參加一個舞會,或者就近做一次簡單的短途旅行;當對方搬遷新居時,你可不可以主動去當個幫手,等等。假如你能這樣去想、去做,是完全有可能改變對方態度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看上去似乎你顯得“矮”了一些,但在他人的心目中,你是高尚的、偉大的,值得信賴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本來就是這樣:你想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己先要尊重他人;你想得到他人的熱情,自己先要熱情待人;你想得到他人的理解,自己要先理解他人。隻有這樣,你才會最終減少他人的冷落。

可以平凡,不能平庸

機遇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就看你是否去尋找,在平凡的事情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績來。一切不平凡的業績都出於平凡,把每件平凡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不平凡。這就是人與人之間性格上的差異所導致的。

埋下頭去做一個平凡的人,努力從平凡的小事做起。隻有牢牢地把握住了今天,才能迎來明天的成就。生命可以沒有燦爛,但不能失去的是平凡。假如沒有自己的頭腦和判斷,沒有自己的計劃和目標,逃避我們應該負起的責任,那麼我們終將淪入平庸。

的確,人本身就平凡,而真正不平凡的是他們高尚的道德認知與行為表現!他們的平凡就表現在雖然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轟轟烈烈的大事,卻能以腳踏實地的幹事作風,樸實善良的心靈來麵對自己的職業,麵對自己的責任,麵對自己的人生!

平凡和平庸的區別之處在於:平凡的人把平凡的工作做成偉大,平庸的人使崇高的工作變得卑下。

“神舟六號”飛船的勝利升空,實現了中國人千百年來的飛天夢想。費俊龍、聶海勝兩位航天員的太空探索,更是將中國人的希冀永恒地刻在了奧妙的太空,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無數的鮮花和掌聲送給了他們。

當人們把關注的目光投向兩位英雄的時候,並沒有忽略在英雄背後默默奉獻的人,那些平凡的、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默默耕耘的人。可以說,沒有他們的工作就沒有“神六”飛天的成功!在英雄的背後,直接參與載人航天工程研製工作的單位有110多個,配合參與這項工程的單位則多達3000多個,涉及到數十萬科研工作者。

“神六”在太空旅行的日子裏,在全國的指揮中心、發射基地和各個測控站裏,有近10萬人徹夜不眠,為其護航。

“神六”發射那天,運載“神六”到發射基地的鐵路沿線上至少有數百名警衛戰士時刻守護。在發射前,這些戰士將這條鐵路的每1毫米都探測過。他們每人平均步行7200公裏,相當於從海南的天涯海角走到黑龍江的漠河,再走到天安門!

他們沒有因自己的工作平凡而放棄,不因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而抱怨。正是這些平凡的人托起了“神六”的飛天,10萬個平凡加在一起就成了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