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小故事,對每一個人都會有所啟示:
1872年,有一位醫科大學畢業的應屆生,他在為自己的將來而煩惱:像自己這樣學醫學專業的人,一年有好幾千,殘酷的擇業競爭,我該如何是好?
爭取到一個好的醫院就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難上加難。這個年輕人沒有如願地被當時著名的醫院錄用,他到了一家效益不怎麼好的醫院。可這沒有阻止他成為一位著名的醫生,還創立了世界馳名的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
他就是威廉·奧斯拉。他在被牛津大學聘為醫學教授時說:“其實我很平凡,但我總是腳踏實地在幹。從一個小醫生開始我就把醫學當成了我畢生的事業。”
影響一個人成功的因素是什麼呢?是這個人的學曆還是這個人的工作經驗?實際上是人對工作的態度。
無論你目前正從事什麼事業,都要將它視為你畢生的事業來對待。不要以為“事業”都是偉大的、讓人津津樂道的壯舉。正確地認識自己平凡的工作就是成就輝煌的開始,也是你成為出色人士最起碼的要求。
假如將一個人比喻為一台發動機的話,那麼你的智商、天賦及知識隻是這台發動機的額定功率,是你可以達到的功率,但能不能實際發揮出這個功率,你的輸出功率有多大,卻取決於你的熱忱、你的投入度、你的行動力。隻有煥發出你全部的熱忱,全身心地投入,你才有可能將你所具備的額定功率全部轉化為有效的輸出功率,甚至激發出你無限的潛能,使輸出功率超越你的額定功率。
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視平凡的工作為畢生的事業,充分煥發熱情,你就會感受人生充滿熱忱時的喜悅,由此你也會享受到人生中夢想成真的快樂。
做人要機智靈活
當今社會是一個激烈競爭的社會,競爭者為了躋身到競爭前列,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激烈的角逐和競爭,使社會變化異常地快。生活在這樣一個變化多端的社會,需要人們具有最靈活的性格,審時度勢,縱觀全局,及時做出可行、有效的決策。
種子落在土裏長成樹苗後最好不要輕易移動,一動就很難成活。而人就不同了,人有腦子,遇到了問題可以靈活地處理,用這個方法不成就換另一個方法,總有一個方法是對的。做人要學會變通,不能太死板,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前麵已經是懸崖了,難道你還要跳下去嗎?不要被經驗束縛了頭腦,要衝出習慣性思維的樊籠,執著很重要,但盲目的執著是不可取的。
在各種經營活動中,機智是一筆大資產。
一位著名的商人把機智列為自己成功的第一要素,他認為自己成功的另外三個條件是熱忱、商業常識和衣飾整潔。
由於人們缺乏機智、不能隨機應變而造成的錯誤與損失,不知道有多少。許多人因為缺少機智而糟蹋了自己的才能,或是運用自己的才能時不得其法。還有很多種情況,由於缺乏機智,以致傷害了朋友的感情;由於缺乏機智,商家失去了他們的顧客;由於缺乏機智,律師減少了他們的業務;由於缺乏機智,作家得不到讀者的支持;由於缺乏機智,牧師引不起信徒的注意;由於缺乏機智,教師失去了學生的信賴;也是由於缺乏機智,政治家失去了民眾的擁護。
美國威克教授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
把一些蜜蜂和蒼蠅同時放進一隻平放的玻璃瓶裏,使瓶底對著光亮處,瓶口對著暗處。結果,那些蜜蜂拚命地朝著光亮處掙紮,最終氣力衰竭而死,而亂竄的蒼蠅竟都溜出細口瓶頸逃生。這一實驗告訴我們: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有時我們需要的不是朝著既定方向的執著努力,而是在隨機應變中尋找求生的路;不是對規則的遵循,而是對規則的突破。我們不能否認執著對人生的推動作用,但也應看到,在一個經常變化的世界裏,靈活機動的行動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
隻知道執著的蜜蜂走向了死亡,知道變通的蒼蠅卻生存了下來。執著與變通是兩種人的性格,不能單純地說哪個好哪個壞。單純的執著和單純的變通,二者都是不完美的。隻有二者相輔相成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我們要學會執著與變通二者兼顧。
隨機應變,靈活變通是一種智慧,這種智慧讓人受益匪淺。
一個人即使才高八鬥,假如他缺少足夠的機智,不能隨機應變、權衡利弊,不能在恰當的時候說恰當的話、做恰當的事,那麼他就不能最有效率地表現自己的才幹。
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或者在專業方麵具有高深造詣的人,往往由於缺乏機智,事業一無進展。一個人假如有了機智,再加上堅毅努力的精神,便可以使事業有大的進展。
“一個有機智的人,不但能利用他所知道的東西,並能善於利用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還能用巧妙的方法來掩飾他無知愚拙的方麵,這樣的人通常更易得到他人的信賴與欽佩。”
一般人之所以缺乏機智,一則是由於他們不識時務,二則是由於思想不敏銳。
有一個人從鄉下朋友家做客回家後,給招待他的朋友寫了一封信,對他的熱情款待表示感謝。在信中,他說在府上被蚊蟲叮咬時甚感痛苦,而回到自己舒適的臥室深覺愉快。這個人本想表示感激之意,但在無意中寫成了一封不客氣的信,毫無疑問,這是由於他機智不足。
機智的人善於交際,能迎合他人的心理。這種人初次與人會麵,就能找出對方感興趣的話題,並將其提出來作為談話的資料。他們不會過多談論關於自己的事情,因為他們深知,對方最感興趣的莫過於他們自身的事情和希望。而不機智的人就不是這樣,他們隻喜歡談及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常常不顧及他人的感受。於是,這樣的人便常為朋友們所不喜歡。
機智的人即便對於不感興趣的事,也不會輕易在表麵上顯露。而那些有怪癖的人,往往最容易得罪他人。這種人假若加入一個團體,也一定不為大眾所歡迎,不是受到冷遇,便是自討沒趣。
要說種種優良品質,機智可能算得上是最緊要的之一。機智的人,對於一切事情都能隨機應變、處置得當,這樣的人才能利用適當的機會,發揮自身的潛能。
在處理問題時,我們總是習慣性地按照常規思維去思考,假若我們能夠學會靈活變通,那麼你會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僅思考問題要這樣,在工作上也應該這樣。與人相處時特別要注意靈活變通。有的人為什麼能成功?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靈活變通,所謂靈活變通與彈性處理,跟滑頭性格與做事沒有原則是不相同的。因時製宜,在某種特殊特定環境之內,配合需求,設計出最好的可行方案,這就是所謂彈性處理。分明已經改了道,此路不通,還偏偏要照舊時那個法子把車開過去,這不是堅持原則,而是蠻幹。
那麼,怎樣培養機智呢?一個作家曾經巧妙地寫道:
“對於人類的天生性情,比如恐懼、弱點、希望及種種傾向,都要表示同情。”
“對於任何事情,都要設身處地地思考。在考慮事情的時候,要顧慮到他人的利益。”
“表示反對意見的時候,不應該傷害到他人。”
“對於事情的好壞,要有迅速的辨別力。必要之時,做必要的讓步。”
“切勿固執己見,你要記住,你的意見隻是千萬種意見中的一種。”
“要有真摯仁慈的性格,這種性格,能夠化敵為友。”
“無論怎樣難堪的事,要樂意承受。”
“最重要的,便是有溫和、快樂和誠懇的性格。”
在變化麵前無法入門的人,自己也難以享受新生活帶來的樂趣,因此,我們要有積極向上的精神和靈活多變的性格。
相信自己:你並不比別人卑微
我們幾乎隨處都能見到這樣的人,他們一生都做著簡單而平常的事,他們似乎也因此就滿足了,實際上他們完全有能力做一些更高級的事,但他們不相信自己能勝任。
很多人沒有足夠的進取心來開創偉大的事業,因為他們的期望值很低,因此,不可能從一點一滴做起開創一項偉大的事業。生活目標的狹隘限製了他們確立宏大的進取心。
米開朗基羅在寫給拉斐爾工作室中的一副精巧塑像下的一句話便是“做一個更了不起的人”。
正是雄心壯誌使得美麗的人生有了可靠的基石,它督促我們去完成目標,幫助我們抵抗那些足以毀滅我們前途的誘惑。
假如人類沒有創造世界和改進自身條件的雄心壯誌,世界將會處在多麼混沌的狀態啊!
與為了實現雄心壯誌而進行的持續努力相比,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如此地堅定我們的意誌。它引導我們的思想進入了更高的境界,把更加美好的事物帶進了我們的生命。
歌德說:“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樹立遠大的目標,並且以足夠的才能和堅強的忍耐力來實現它。”
有什麼比追尋生命價值更高尚的理想呢?在雄心壯誌的激勵下,失敗幾乎是不可能的。在不同的文明下,人們的理想也不同。一個人或一個國家的理想與其現實條件和未來發展潛力是相關的。
在人的一生當中,總會遇到各種困難與挫折,在這種情況下,要勇敢地對自己說聲“我能行”!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成功,但是在成功路上總會充滿荊棘,假若你放棄,那麼,你永遠不會成功。隻有不斷地堅持,告訴自己我能行,那麼你一定有一天會得到成功。
卡耐基說過:“要想成功,必須具備的條件是:欲望以提升自己,毅力以磨平高山,以及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永遠地相信自己,這不是說說那麼簡單的。假若你真的能做到了,那麼你離成功已經不遠了。
假如你的動力足夠大,那麼與之匹配的能力也將隨之而至。假如你麵前有一項十分有吸引力的獎品在激勵著你,那麼,你一定可以變得更加敏捷,更具有創見,更加細致而勤奮,更加機智而思慮周全,而且會有更加穩健清晰的頭腦,你也一定會獲得更好的判斷和預見力。
“無論你擁有怎樣的雄心壯誌,都請你集中精力為之努力,而不要左顧右盼,意誌不堅。”不要給自己留退路,一心一意為了理想而奮鬥,隻有集中精力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能,隻是有的人潛能已蘇醒了,有的人潛能卻還在沉睡。任何成功者都不會是天生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開發出無窮無盡的潛能。隻要你抱著積極的心態去開發你的潛能,你就會有用不完的能量,你的能力就會越用越強,你離成功也就會越來越近。相反,如果你抱著消極的心態,不去開發自己的潛能,任它沉睡,那你就隻能感歎自己命運的“不公”了。
曾經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裏捉到了一隻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裏。這隻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它以為自己也是一隻雞,這隻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但是,因終日與雞混在一起,它已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本能了。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後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下去,這隻鷹,像一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拚命地撲打著翅膀,就這樣,它終於飛了起來!
或許你會說:“我已經懂你的意思了。但是,它本來就是鷹,不是雞,它才能夠飛翔。而我,也許本來就是一個平凡的人,因此,我從來沒有期望過自己能做出什麼了不起的事來。”這正是問題的所在——你從來沒有期望過自己做出什麼了不起的事來!這是事實,那就是我們隻把自己釘在自我期望的範圍內。
其實,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就是必須由你自己親自來鍛煉的過程,就是釋放你的潛能、喚醒你的潛能的過程。
愛迪生曾經說過:“如果我們做出所有我們能做的事情,我們毫無疑問地會使自己大吃一驚。”
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或危機,隻要你認為你行,你就能夠處理和解決這些困難或危機。對你的能力抱著肯定的想法,就能發揮出積極的力量,並且由此產生有效的行動,直至引導你走向成功。
自我發掘的決心,自我依靠的習慣,可以讓你變得越來越強大。拐杖是為跛足者準備的,而不是為強壯的年輕人所準備的,無論是誰,假如企圖依靠精神上的拐杖走過人生,他一定不會走得很遠,他也絕不會成為一個偉大的成功者。
成功殿堂的大門,不是任意通行的,每一個進入者都擁有自己精心打造的鑰匙。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必須由你自己親自來鍛造。鍛造的過程,就是釋放你的潛能、挖掘你的潛能的過程。假如你見了生人就害羞;假如你懼怕新的陌生環境;假如你經常覺得擔憂、焦慮和神經過敏;假如你有類似的麵部抽搐、不必要的眨眼、顫抖、難以入眠等“緊張症狀”;假如你畏縮不前、甘居下遊,那麼,你對自己個性的壓抑太嚴重了,你對事情過於謹慎和“考慮”得太多,限製了你的潛能的釋放。
“壓抑個性”是對個人潛能的一種壓抑,具有“壓抑個性”的個人不能表現內在的創造性自我,因而顯得停滯、退縮、禁錮、束縛,拒絕表現自己、害怕成為自己,把真正的自我緊鎖於內心深處,思維也幾乎陷於停頓。這樣潛能不但沒有釋放,反而消耗在終日疲憊不堪的狀態中。
要相信自己,自己並不卑微,勇於向他人證明自己的能力。
世界上有且隻有一個人能夠左右你的成敗,這個人就是你自己。隻有你自己,才能真正支持你邁向成功之路。
既要拿得起,還須放得下
歌德說:“一個人不能永遠做一個英雄或勝者,但一個人能夠永遠做一個人。”這裏,“做一個英雄或勝者”,指的便是“拿得起”時的狀態;而“做一個人”,便是“放得下”時的狀態。一個人若是能活出這種狀態,便可謂一個瀟灑的人。
放下是一種美麗,學會放棄是一種智慧,人生路上,隻要你懂得追求,學會放下,明了拿與放的關係,尤其是在麵臨人生轉折的關鍵時刻舉重若輕,拿得起,放得下,那麼你將會擁有美麗幸福的人生。
傳統價值觀告訴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堅持就是勝利。這沒錯,但有個前提,那就是我們所堅持的值得我們堅持,而不是什麼事情都得堅持。
該堅持的要堅持,該放棄的要放棄。人生就是一場選擇,選擇的對與錯會決定你的人生成敗。很多時候我們要學會重新選擇,盡管目前在做的事對我們來說也很重要,但我們仍然要放棄,放棄也是一種選擇。
堅持就是勝利。這似乎已成為亙古不變的至理名言。沒錯,但堅持就是勝利的前提是,你所堅持的方向是正確的,你所走的道路是適合你的,否則,不但不會勝利,反而會離目標越來越遠。
有一位青年無意間發現了一份能將清水變汽油的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