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鮑爾默就此在給員工的郵件中寫道:奧茲離開後,微軟不再設置首席軟件架構師一職。在產業發生深刻變革之際,遠見和技術洞察力變得彌足珍貴之時,這封郵件所表達的認知,應該是鮑爾默職業生涯中最大的遺憾。
與英特爾長期致力於內部培養領軍人才的做法不同,伴隨著奧茨和Windows部門主管辛諾夫斯基等重量級人物的離去,微軟內部還有人能“鎮得住”這家企業嗎?將目光轉向公司外,或許是微軟無奈之舉。
在微軟物色CEO候選人的過程中,諾基亞前CEO埃洛普、福特CEO穆拉利、甲骨文總裁赫德,甚至微軟CEO遴選負責人、賽門鐵克CEO湯普森也成了媒體猜測的對象。
事實上,筆者當初也認為埃洛普有可能成為微軟新CEO,一來因為微軟能以一個非常劃算的價格收購諾基亞,很大程度上與他執掌諾基亞分不開;二是在2013年8月23日宣布鮑爾默退休計劃後僅12天,微軟就宣布收購諾基亞,這要麼是鮑爾默退休很突然,要麼是微軟想早出手搶CEO。但後來埃洛普斤斤計較離開諾基亞的補償金,讓筆者打消了原來的想法。而在甲骨文在企業級市場核心地位日益鞏固的今天,赫德不可能離開曾經在其在惠普“落難”時伸出友情之手的埃裏森。
在媒體亦真亦假公布的微軟CEO候選人名單中,從職業履曆上看,福特CEO穆拉利無疑是最佳人選,盡管他在波音和福特工作期間業績突出,但IT產業特別是微軟所在的市場急劇變化,讓一個已經年屆69歲的老人,在技術生命周期遠遠短於飛機和汽車行業的軟件行業,擔負起軟件巨無霸轉型的責任,確實有些勉為其難。
基辛格會是黑馬嗎
有望在產業發生急劇變化時,帶領微軟從軟件轉向設備與服務的CEO人選,曾經短暫地閃現過一次。2013年12月中旬,美國知名博客All Things D曾報道說,VMware公司CEO帕特·基辛格有可能成為黑馬。憑借著4次獨家專訪基辛格的經驗,筆者頗為認同。
英特爾華人高級副總裁虞有澄博士在《我看英特爾》一書中談到,他邀請基辛格進入286處理器設計組時,遭到很多人的反對,理由是英特爾有大把的博士,為什麼讓一個連大學文憑都沒有的人進來。但基辛格憑借他的刻苦努力不僅在課題組站住腳,並成為386處理器設計的骨幹人員,之後成為486處理器的主設計師。與此同時,他也拿到了斯坦福大學本科和碩士學位。31歲時,他又成為英特爾曆史上最年輕的副總裁。
從基辛格在英特爾的履曆不難看出英特爾刻意對他進行培養。基辛格除了處理器設計外,還負責過英特爾的軟件業務NetMeeting,英特爾實驗室、英特爾最重要的企業級業務,而處理器設計與生產的密切結合,讓他也熟知半導體製造業務。從技術到生產,從研發管理到市場營銷,基辛格熟悉英特爾所有的業務,作為英特爾CTO,他又具有深刻的技術洞察力。
筆者在2012年底獨家專訪基辛格時,討論得出“3G就是計算,未來智能手機平台一定是計算廠商的天下”的結論,如今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等傳統通信終端廠商的敗落,蘋果、穀歌、微軟等計算廠商在移動通信市場的稱雄,已經證明了這一結論。
與采訪很多重量級人物需要事先提供采訪提綱不同,采訪基辛格可以不用提供采訪提綱,他知識的淵博和幽默機智,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基辛格作為黑馬的理由,不僅在於他在英特爾時長期與微軟深度合作,從而非常熟悉微軟,還在於對當今消費市場乃至企業級市場基於處理器進行的垂直整合趨勢下,對在向設備轉型過程中,基辛格的造詣正是微軟不可或缺的。而他現在供職的VMware是虛擬化領域首屈一指的公司,作為雲計算基石的虛擬化,也是微軟轉向服務所倚重的。再者今年基辛格剛剛50出頭,正處於企業家的黃金時段。
總之,筆者以為,即便微軟不請或者請不到基辛格,也應該以基辛格作為新CEO的遴選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