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喜歡開玩笑,開個得體的玩笑,可以鬆弛神經、活躍氣氛,創造出一個適於交際的輕鬆愉快的氛圍,因而詼諧的人常能受到人們的歡迎與喜愛。
但是,在和別人開玩笑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對“度”的把握。開玩笑主要在於“玩”字上,千萬不要把玩笑開得過火。如果開的玩笑讓人覺得受辱,認為是在拿他“開涮”,那就過了,弄不好還會鬧出矛盾來。
有一個有意思的報道說,西方國家每年的愚人節都會造成巨大的損失,甚至在愚人節這天因為開玩笑而造成許多案件和事故。中國人現在也過愚人節,人們也習慣在愚人節這天開開玩笑,但這玩笑一定不要開過了。
小張、小李在同一個單位上班,平時兩人關係不錯,有時也愛開開玩笑。今年愚人節這一天,小張給小李開了個玩笑,就是因為沒有把握好“度”的問題,致使兩人的關係變僵。
這一天,小張上氣不接下氣地跑到小李那裏,緊張地說:“小李,你弟弟在單位出事了!”小李一聽緊張得渾身發抖,趕緊往他弟弟的單位打電話,結果弄得對方單位的人莫名其妙,他弟弟好好的在單位上班,什麼事情也沒有。小李後來才知道這是愚人節小張給他開的一個玩笑,他對小張咒他弟弟的這個玩笑非常不滿,而小張卻不以為然,以為僅僅隻是一個玩笑而已。兩個人因此發生爭執,後來差點動手。
開玩笑要適度,像小張這樣就是沒有把握好“度”,才造成了現在的結果。生活中這樣的事並不少見,因一句玩笑話而鬧矛盾,有的甚至大打出手。對於這些,我們應該引以為戒。
在開玩笑的時候,要注意玩笑的內容要高雅。笑料的內容取決於玩笑者的思想情趣與文化修養。內容健康、格調高雅的笑料,不僅給對方啟迪和精神的享受,也是對自己美好形象的有力塑造。
鋼琴家波奇一次演奏時,發現全場有一半座位空著。但他還是大步走向前台,向聽眾表示謝意。並說:“朋友們,我發現福林特這個城市的人們都很有錢,我看到你們每個人都買了兩三個座位的票。”於是全場大笑,熱烈鼓掌。
波奇無傷大雅的玩笑話使他反敗為勝。
開玩笑要看時間。“人逢喜事精神爽”。當別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幸和煩惱時,情緒比較低落,常常需要的是安慰和幫助,如果這時去打趣逗笑,便不合時宜了,弄不好,人家還以為你是幸災樂禍。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裏也會有不同的情緒。例如,工作不順利,遭到領導批評,家庭發生矛盾等等,情緒都可能會出現低落。這時,就不適宜去開玩笑。
開玩笑要看場合。當別人在專心致誌地學習和工作時,不應去開玩笑,以免分散其注意力,影響別人的學習和工作。在比較嚴肅、緊張甚至是悲哀的場合和氣氛之中,例如參加莊重的集會或重大的活動,包括平時參加各種會議時,也都不能嬉笑打鬧,以免衝淡現場的氣氛。在公共場合和大庭廣眾之前,也應盡量不要打趣逗笑。因為人多嘴雜,容易引起某些不必有的誤會。
美國總統裏根一次在國會開會前,為了試試麥克風是否好用,張口便道:“先生女士們請注意,五分鍾之後,我們將對蘇聯進行轟炸。”一語既出,眾皆嘩然。顯然,裏根在不恰當的場合和時間裏,開了一個極為荒唐的玩笑。為此,前蘇聯政府對美國提出了強烈的抗議。總的來說,在莊重嚴肅的場合不宜開玩笑開玩笑還要注意對象。有的人喜歡嘻嘻哈哈,經常和人開開玩笑,有的人卻不拘言笑,喜歡嚴肅、安靜,對此應該區別對待。對性格活潑外向的同事,開玩笑的幅度可以大些,但是麵對刻板嚴肅的人,一定要小心,不能隨便開他的玩笑,有時候一個很平常的玩笑,在他那裏就可能引發地震。
有一部叫《十五貫》的戲劇講述的就是一個因不看對象,亂開玩笑引發的悲劇。
劇中人尤葫蘆平時大大咧咧、不拘小節,又非常喜歡開玩笑;而他的養女蘇戌娟卻為人刻板,遇事愛較真。
一次,尤葫蘆對養女開玩笑說:“我已經把你賣了。”蘇信以為真,竟在夜裏偷偷逃走了,由於跑得匆忙,忘了關門,正巧有人前來行竊,便殺死了尤葫蘆。蘇被人懷疑是因謀財而故意殺害她的養父,最後被政府關進了監獄。
其實,這個玩笑就是因為沒有找對人,才釀成了悲劇。如果是別人,聽了這個玩笑,可能撒個嬌或回敬個玩笑也就算了,可偏偏這個養女是個愛較真的人。尤葫蘆不顧養女的性格特點,開了這個“嚴重”的玩笑,最終釀成了悲劇。
另外,開玩笑的時候態度要友善。與人為善,是開玩笑的一個原則。開玩笑的過程,是感情互相交流傳遞的過程,如果借著開玩笑對別人冷嘲熱諷,發泄內心厭惡、不滿的感情,那麼除非傻瓜才識不破。也許有些人不如你口齒伶俐,表麵上你占到上風,但別人會認為你不能尊重他人,從而不願與你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