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說話,“不假思索”是最大的特點。往往這個特點就是造成說話錯誤的根源。說話之前不經過思考,不負責任,容易衝動、不懂人情世故等等,結果說錯話。
年輕人應該在與人交流的時候,有意識地注意這些錯誤,並加以改正。錯誤犯得越少,話也就說得越好。
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人都要麵子。一般情況下,年輕人都不要去說有損別人麵子的話,不要了傷別人的自尊。年輕人要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給別人留麵子,懂得尊重別人才能更好地贏得別人的尊重。你想想,你讓別人難堪了丟醜了別人還會讓你有好果子吃嗎?相反,你要是能在別人陷入尷尬時為人解圍,那這人會多麼的感激你!
其實,生活中的每一個年輕人,都非常重視自己的麵子。為了麵子,小則翻臉,大則會鬧出人命。如果你是個對麵子不在意的人,那麼你必定是個不受歡迎的人;如果你是個隻顧自己的麵子,卻不顧別人麵子的人,那麼你肯定有一天要吃暗虧。
在雜誌界,能受邀參加一年一度的雜誌評審工作是一項殊榮。很多人對此向往已久,但是很少有人能這麼幸運每年都在應邀之列,充其量連續參加一兩次,以後就再也無緣了。但是,沃恩卻是最幸運的一個,他每年都會收到邀請函,參加此項工作,大家對他羨慕不已。
他在年屆退休時,有人問他其中的奧秘,他才微笑著告訴人們自己的“訣竅”。
“其實,要說專業眼光,坦率地講,我並不是特別在行,而且我的職位也不高,不足以成為別人重視我的原因。我相信,我之所以每年都會被邀請,就是因為我善於給所有人‘麵子’,這看起來是件小事,可是它產生的影響卻是難以想象的。”
“並不是所有的雜誌都辦得很出色,但是在公開的評審會議上我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多稱讚、常鼓勵、少批評。畢竟每一份雜誌都有它的優點,而對於不足之處,我就會等會議結束後在私底下找來雜誌的編輯人員溝通,指出他們的缺點。”
盡管雜誌有名次先後,但沃恩讓所有人都有麵子,也就難怪承辦該項活動的人員和編輯都尊敬他、喜歡他,他能每年當評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看來,“麵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說話的時候注意顧及對方的麵子,才能博得對方的好感,上述故事中的主人公正是顧及了所有人的麵子,從而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與喜愛。
有些年輕人常常自以為有見解,自以為有口才,逮到機會就大發宏論,把別人批評得臉一陣紅一陣白,他自己則大呼痛快。其實這種舉動正是為自己的禍端鋪路,總有一天會吃到苦頭。其實有建議或意見不是不能說,隻是看自己要怎麼說,才能不讓別人丟麵子!
一位公司經理為提高工作熱情,接見了一批新員工。在點名的時候,經理把黃曄(ye)讀成了黃曄(hua),良久沒人應,終於有個人畏畏縮縮地說:“經……經理,我不叫黃曄(hua),叫……叫黃曄(ye)。”
這時,經理助理很快站起來說:“是我打印的材料,不好意思,是我把你的名字打錯了。”“以後要注意點啊!”經理揮了揮手,示意讓其坐下。
後來那個叫黃曄的離崗了,經理助理還挺順的,得到了升遷。
人性很奇妙,可以吃悶虧,也可以吃明虧,但就是不能吃“沒有麵子”的虧,上述故事中黃曄的遭遇就是因為他不懂得給上司留麵子所導致的。那麼,應該怎樣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麵子問題”呢?
首先,當對方有錯時,不要當場指出。
如果錯誤不明顯不關大局,其他人也沒發現,不妨“裝聾作啞”。如果對方的錯誤明顯,確有糾正的必要,最好尋找一種能使對方意識到而不讓其他人發現的方式糾正,讓人感覺是對方自己發現了錯誤而不是別人指出來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甚至一聲咳嗽都可能解決問題。如果對方的錯誤很大而自己無動於衷,事後對方就可能遷怒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