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列夫.托爾斯泰:《生活之路》(7)(3 / 3)

應當與朋友約定,當你們其中一方要開口指責別人的時候,另一方就及時製止。如果你沒有這樣的朋友,那麼就自己對自己做一個同樣的約定。

636做一個善良的人

在遇到善事的時候,不要說:“這不值得去賣力——這太難了,絕對做不到。”不要這樣想,也不要這樣說;任何努力,盡管努力的目標可能無法達到,或者這個目的並不重要,但任何的努力都會使靈魂更強大。

主要的不是努力做善事,而是努力去做一個行善的人;主要的不是努力去照亮別人,而是努力去做一個潔淨的人。人的靈魂就好像存在於一個玻璃器皿中,人既可以弄髒這個器皿,也可以使它保持潔淨。這個器皿的玻璃有多潔淨,通過它折射出的光就有多少——它既可照亮人自身,也可照亮他人。因此,人的主要工作在於內心,在於存在於自己潔淨的器皿中的內容。隻要你不去玷汙自己,你就將是光明的,並將照亮他人。

637先想後說

如果在開口之前你還有時間考慮一下的話,那麼就要想一想,是否值得,是否有必要開口,你想要說的話是否會傷害到別的人,大多數情況是這樣,如果你考慮片刻,你就不會開口了。

薩迪建議,先想後說。但要在人們對你說“夠了”之前停止。人因其語言能力而高於動物;但如果不管對什麼都喋喋不休,人就低於動物。聽有學問的人談話要集中精力,盡管他做的事並不符合於他的學說。人必須要聽取教誨,盡管這教誨就在牆上寫著。要仔細聽,但要少開口。如果沒人問你,什麼時候也不要開口;但如果有人問你,就要立刻回答,力求簡短。如果你必須承認你不知道別人問你的問題,不必感到羞恥。

拉瓦特爾忠告,如果你想做個聰明人,要學會理智地發問,仔細地傾聽,平靜地回答,在無話可說的時候閉上嘴巴。

638爭論與真理

卡萊爾說,當我們在爭論中感到怒氣上升的時候,我們已是在為自己、而不是在為真理。

《塔木德》載,已經引發起來的爭吵就像衝破堤壩的洪水一樣:一旦它衝決而出,你對它就再也無法遏製。而任何爭吵都是由談話引起的,也是由談話平息的。

據尤維納利斯說,爭論不能說服任何人,卻能使人離心離德、彼此仇恨。爭論之於人們的想法,正如錘頭之於釘子。在人的想法還猶豫不決的時候,經過幾番爭論之後,這種想法就牢牢地嵌進頭腦之中去了,就像一顆釘子深深地打進了木板。

在爭論之中往往忘記了真理。

果戈理告誡,仔細去聽人們的爭論,但不要參與爭論。但願你不要焦急暴躁,即使是最不起眼的一言一行也是如此。發怒在任何場合都不適宜,特別是在正當的事情上,發怒隻會使事情變得含混不清。

639不滅的太陽亦不能使人們久視

當我們的缺點不暴露時,我們很容易忘記它們。我們應當因我們有力量承認我們的缺陷而感到寬慰。畏首畏尾是一種缺點,不利於我們糾正那些我們想糾正的東西。

某些缺點,如果好好地加以利用,會比德本身更有光彩。在生活交往中,我們更經常地是由於我們的缺點而不是我們的優點討人喜歡。有些人盡管有功績卻令人厭惡,有些人盡管有缺點卻討人喜歡。有一些人憑他們的缺點得勢,另一些人因他們的優點失寵。

640切莫自我吹噓

為了在別人麵前表現自己,你會當著別人的麵對自己不是吹噓,就是咒罵。但如果你自我吹噓——人們不會相信。如果你說自己的壞話——他們會想你比所說的更壞。因此,最好的辦法是什麼也不說,隻關心自己良心的評判,而不去理睬別人的評判。

641要知道事情何時成熟並且享受它們

自然界的一切都會發展到至善的地步。隻要尚未到達這一境界,它們就會一直不斷地得到補益。一旦它們到達那一點之後就會衰落。而人工製作的藝術作品卻很少有達到這一點而致無法改進的。品味高雅的人對最成熟狀態中的一切事物有一種美好的鑒賞力。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也不是所有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都知道這一點。對於智力之果而言也有一個成熟點。為了智力之果在使用上的價值以及在交換上的價值,我們最好知道這一個成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