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列夫.托爾斯泰:《生活之路》(7)(2 / 3)

本來這個道理之明顯是毫無疑問的:因為每個人對惡都有自己的理解。所以,用惡的手段來對抗由不同的人所定義的那種惡,不僅不能減少惡,反而隻能增加惡。就是說,如果彼得做的事,伊萬認為是惡,他也就認為自己有權對彼得作惡;出於同樣的理由,彼得也可以對伊萬作惡,因此,惡便隻能增加。但奇怪的是,人們可以弄明白這其間的關係,卻不能理解這個道理。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人們相信,暴力可以發揮好的作用。

人們是用這樣的方法打熊的:在一個蜜槽的上方用繩子掛起一截重木。熊為了吃到蜂蜜,就去撞開那截重木。重木蕩起來的時候就會打熊。熊生氣了,就更起勁地撞木頭——木頭也就更重地打到它。這樣直到把熊打死為止。當人們彼此之間以惡還惡的時候,其做法與此如出一轍。難道人的聰明才智還不如熊嗎?

629權力的魔杖

庫姆說,權力就是這樣一種工具,借助於它,無知可以驅使自己的追隨者去做他們本不情願的事(如同嚐試讓水往高處流一樣),當這種工具不再發揮作用的時候,它曾產生的效果也就消失了。若想引導人的行為,隻有兩種手段。一種是掌握人的意願,以理服人;另一種是強迫人違背自己的意願和觀點去行事。一種方法是被經驗所證明的,並且總會取得最後的成功;另一種是被無知所利用的,其後果就是一無所獲。嬰兒發出叫嚷,是要別人給他一個玩具,他想用強迫的方式來得到它。家長打孩子,是想強迫他們保持良好的操行。醉酒的丈夫打老婆,是出於用強製的方式改變她的目的才這麼做。罪犯受到懲罰,這是用強製的方法使世界變得更美好。一個人與別人去打官司,這是為了通過強製手段來獲得公道。一個教士談論地獄受難的恐怖景象,其目的是以強製的方式開導他的聽眾。

630不被好人喜愛令人不快,不被壞人喜愛則是好事據露西.馬洛麗稱,應該注意的不是你的崇拜者人數多少,而是他們的品質如何。不被好人喜愛令人不快,但不被壞人喜愛——永遠是好事。

631好人記不住他們做的好事

據中國諺語,好人記不住他們做的好事,好人忙著做手裏的事,顧不上去想做過的事。

632不在別人身上尋找壞的東西

當麵指責別人是不好的,因為這會令人難堪,而在背後指責人是不誠實的,因為這是欺騙那人。最好的方法是,不在別人身上尋找壞的東西,忘掉別人的壞處,而在自身尋找不良的東西,並牢牢記住。

對別人的壞事知道得越少,人們對自己就越加嚴格。

有人說別人的壞話而說你們的好話時,千萬不要去理睬他。

中國有句民諺,背後罵我的人怕我,當麵誇我的人瞧不起我。

633說別人的壞話會同時傷害說壞話者

我們對肉體的犯罪感到憤恨,如貪婪、打鬥、淫亂、凶殺——但對語言的犯罪卻看得很輕,如指責、侮辱他人,傳播、印刷、撰寫誨淫誨盜的有害言論,實際上語言犯罪比起肉體犯罪的後果來,其危害要嚴重得多。兩者之間的差別僅在於,肉體犯罪立刻就能看得出來,而語言犯罪我們卻注意不到,因為當它顯露出來時,就地點和時間來說都離我們比較遠。

人們是如此喜愛毀謗之辭,他們很難克製自己,為了討好談話的對象而去指責不在場的人。如果你一定要款待別人的話,那麼就款待點別的東西,而不要拿這種於己於人都有害的東西來讓對方享受。

大巴西勒說,說別人的壞話會同時使三方受害:一是那被惡言談論的人,二是聽到這壞話的人,但最主要的,是那說別人壞話的人。

634警惕各種外部影響,不要一味地聽從它們當靈魂沉睡而停止工作的時候,肉體會不可遏製地聽從由周圍的人們所喚起的種種情感。別人打嗬欠,他也打嗬欠;別人悲傷,他也悲傷;別人發怒,他也發怒;別人感動、哭泣,他的眼裏也會湧出淚水。

這種不由自主地對外部影響的服從,往往就成為違背良知的要求而做壞事的動因。所以要警惕這些外部影響,不一味地聽從它們。

635指責

當你在指責別人的時候,要記住,即使你確切地知道那人的過錯,也不可談論他的是非,更何況假如你不知道情況,那就是人雲亦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