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新聞與輿論的關係(1 / 3)

論新聞與輿論的關係

學術展台

作者:李秀紅

摘要:新聞是輿論的載體,既可以傳播輿論,反映輿論,也可以引導輿論、影響輿論;輿論則是新聞報道的主要內容,輿論產生著新聞。

關鍵詞:新聞輿論反映傳播影響引導

新聞和輿論雖是兩種不同的社會現象,但它們之間卻有著密切的聯係,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係有助於我們正確地把握新聞與輿論的關係,更好地發揮新聞傳播媒介反映輿論和引導輿論的作用。

新聞是輿論傳播的載體和放大器

作為一種傳播媒介,新聞是輿論傳播到載體。各種分散的或局限於一時一地的輿論借助於新聞媒介可以得到廣泛傳播。輿論通過新聞手段傳播後,可以擴大其社會影響,將分散的、局部的輿論變成集中的、更大範圍的輿論。所以,新聞又有放大輿論的作用。例如,運城市臨猗縣臨晉鎮代村婦代會主任、臨晉鎮博達學校校長陳玉芳,從1990年開始收養孤殘兒童,堅持以廠養家,舉家助學,身背百萬欠債卻始終不離不棄,共義務收養56名孤殘兒童。2011年,經當地媒體做了題為《56個孩子一個媽》係列報道後,陳玉芳的大愛得到廣泛傳播,不但在運城市,而且在山西省更大範圍內引起很大反響,新聞宣傳使這一輿論得以擴大,成為一種更大範圍的輿論。

新聞是輿論形成的基礎和依據

輿論是一種意見,而意見產生於人們對某一現實問題的評價和判斷。一件事,一個問題,人們隻有了解到它的真實情況,弄清了它產生和形成的來龍去脈,消除或減少了自己認識上的那些不確定的東西,才能對它做出評判,發表意見。故而,反映現實生活中各種情況和問題的新聞信息是人們了解情況、認識問題,從而對事物做出準確判斷和客觀評價,導致輿論最終形成的基礎和依據。許多輿論的形成都借助於新聞媒介提供的各種信息,借助於新聞傳播創造的意見交換的良好環境。

輿論的形成一般都要經過:意見醞釀、意見表達、形成多數、輿論形成四個階段。在這四個階段中前三個都屬於輿論形成前的輿情發生階段。及時反映和溝通輿情,表達和交換群眾意見,正是為輿論的最終形成做準備。例如,2011年3月28日,位於山西省臨汾市興寧縣境內的華晉焦煤有限責任公司王家嶺煤礦發生透水事故,中央、省市各新聞單位全方位報道了營救過程,使一直關心著大營救的廣大大群眾通過新聞傳播全麵地了解了王家嶺煤礦生命大營救,再一次證明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第一時間不惜人力、財力、物力,采取有力措施,千方百計搶救被困人員。

輿論是新聞報道的重要內容

輿論是人們對社會上一些有爭議的現實問題的議論,因而總是容易為公眾所關注,具有較大的新聞價值,成為新聞報道的重要內容。有人因此將輿論稱作是新聞的建築材料。我們的新聞報道常常把視線瞄向社會上群眾議論紛紛的那些“熱點”問題,正是出於這種原因,近些年來,我們的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介。報道了許多關於經濟建設、群眾生活、黨風和社會風氣等方麵的一些群眾議論和批評,這些報道大都是社會上已經形成輿論的事情。正因為我們的新聞媒介始終以輿論作為自己傳播的重要內容,所以它不僅被看作是輿論的傳播者、表達者,而且還被看作是輿論的體現者和代表者。人們習慣上把新聞媒介稱作“輿論機關”、“輿論工具”是很有道理的。

新聞既可反映輿論,也可引導輿論

新聞媒介作為一種大眾傳播手段,不僅可以傳播輿論、反映輿論,而且還可以通過有傾向、有選擇的輿論傳播來引導輿論。任何新聞媒介都不會將自己的工作目標停留在僅僅單純地傳播和反映輿論上。這是因為,創辦、管理和控製新聞媒介的階級、政黨和社會團體需要新聞媒介用本階級、本政黨或本團體的思想主張和利益要求去引導群眾按其既定的方針與目標行動。而新聞媒介自身要在競爭中贏得地位,樹立群眾威信,擴大社會影響也總要千方百計地發表自己的言論主張。這都使得新聞媒介常常要通過有意識、有計劃地報道事實和發表言論對已經形成的輿論施加直接的影響,促使輿論朝著新聞控製者和新聞傳播者所希望的方向發展。

我們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極為重視新聞引導輿論的作用。目的是為了將那些隻反映少數人特殊要求的局部輿論和雖然有著相當數量群眾所認同但卻不代表社會發展方向,不符合人民利益的錯誤輿論引導到社會主義的正確方向上。同時還要積極用黨的綱領主張、用共產主義思想引導輿論,使它成為社會輿論的主導。

總之,輿論是新聞報道的主要內容,輿論產生著新聞;新聞則是輿論的載體,新聞既可以傳播輿論,反映輿論,也可以引導輿論、影響輿論,而新聞對輿論的引導和影響,又導致了新的輿論的產生,輿論與新聞之間形成了這樣一個循環往複的過程。這就是它們之間相互依賴的密切關係。(作者單位:運城廣播電視台)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拖欠存在的主要問題原因及對策建議陳輝

近年來,建設領域勞務公司勞務費(即農民工工資)拖欠情況嚴重,勢必給建設領域施工企業信訪穩定、企業形象帶來很大影響,現就其發生的原因及對策淺談如下:

一.基本現狀

隨著建設領域生產產值的大幅提高,企業逐步壯大發展,勞務公司逐年增減,農民工資將近3億元,隨著近年煤炭形勢低迷,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勢必給建築企業工程建設資金不到位,施工單位無資金墊付已達極限,導致拖欠農民工工資

二.建築施工企業勞動用工現狀

(1)建築施工企業用工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