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學校因素。入校之後更多的是各種文體、社團活動,而忽視了入黨動機教育,學校對學生入黨動機教育相對缺乏。有時黨訓班的培訓常是老師把黨的基本理論等一係列內容適當解釋後傳授給學生,學生處在信息時代,接受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純粹理論上的講授難以產生較好的效果。入黨前和入黨後教育有時缺乏一致性和相對穩定性,出現了前緊後鬆的現象,以及黨員培養人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動態培養教育不夠。
(五)個人認知因素。當代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並且多為“90後”,他們年紀輕、社會閱曆淺、缺乏政治鑒別能力,同時他們思想活躍,情感豐富,意識衝動,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定型,特別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存在一些理論疑惑和一些深層次問題。
三、入黨動機偏差的對策分析
學校既要肯定主流,因勢利導,又要高度重視部分學生入黨動機偏差的情況,采取切實措施,端正學生的入黨動機,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是學校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宣傳方麵——加強網絡陣地建設。學生了解時事信息的主要來源是通過網絡,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是對學生入黨動機進行引導校正的有效途徑之一。學校可以開設專門的理論熱點網站,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評價網絡信息;也可以利用微博等網絡媒介為載體,可以使學生更主動、更全麵了解黨的知識,進一步展現學生黨支部活力以及學生黨員的風采,輻射和帶動廣大入黨積極分子。通過網絡平台,可以將校園文化、先進人物、模範事跡等相關內容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端正人黨動機,為學生形成正確的入黨動機營造全新的宣傳平台。
(二)教育方麵——加強入黨動機教育。運用多種方法進行入黨動機教育,提高入黨動機教育的實效性。進一步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用,強化宗旨教育,融入入黨動機教育,例如通過討論、辯論、知識競賽、演講等形式,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可以弘揚先進英模典型,發揮榜樣激勵作用,從一點一滴做起,全方麵培養自己。教育的內容要結合實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要把加強教育、解決思想問題同關心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教育的方式要更加多樣化,如組織學生參觀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學習身邊的先進人物事跡,組織觀看革命傳統教育電影等;這些都是為了提升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與感染力。
(三)製度方麵——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隊伍的規範管理。對入黨積極分子隊伍的管理是一項十分嚴肅的黨務工作,用先進的科學理論指導實踐建立黨建工作的長效機製,實現更有效的教育管理。一是要堅持黨員標準,嚴格黨員發展程序,注重考察入黨動機保證黨員質量。在發展學生黨員的過程中,要認真貫徹“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指導方針,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個別吸收的原則,將真正優秀的符合入黨條件的學生吸收到黨組織中來,確保新發展黨員的質量。二是建章立製,加強製度化、規範化建設,建立行之有效的入黨積極分子管理製度。三是製定切實可行的培養計劃,完善黨校培訓的考核評價體係,不斷探索科學、規範、可行的評價標準從而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隊伍的規範管理,。
(四)實踐方麵——加強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的培養。重視社會實踐,在實踐中深化思想。學校要經常組織、鼓勵學生切實地加入到社會實踐活動中,組織暑期“三下鄉”、青年誌願者活動、各種幫困扶貧、愛心資助等活動,讓他們感受社會需要人間真情,增強奉獻意識,提高服務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通過實踐活動,加強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的培養,端正入黨動機,實現人生價值。(作者單位:蘇州高等幼兒師範學校)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中共蘇州市委教育工委“黨建微課題”—《明方向,提質量,探索入黨積極分子公推優選機製》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項瑜.“90後”大學生入黨動機的調查與分析[J].文教資料,2011(21).
[2]張芷婧.加強大學生入黨動機教育的對策探析[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5).
[3]唐伯武.當前大學生入黨動機現狀調查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