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民族體育思想傳承了中國競技體育的特色。賀龍十分重視挖掘、推廣民族傳統體育,提出“讓武術成為我們社會主義的物華天寶”。1955年,他在對武術工作的指示中明確指出:關於武術,過去我們在提倡“民族形式體育”上有兩個毛病:第一,沒有很好研究,沒有分別哪些是科學的應該提倡,哪些是不科學的、落後的,應該反對,冒然提倡形成混亂。第二,沒有分析民族形式體育的社會基礎,沒有加以很好地領導和控製……今後對於武術的研究、整理工作,需要有真正懂武術並具有一定科學水平的人來領導。我們應追隨賀龍體育思想的指導傳承民族傳統體育,傳承中華民族的國粹,傳承中華民族的精神。把民族傳統體育作為有中國特色的競技體育。
2.3體育倫理思想把中國競技體育推向最高層次。賀龍同誌提出“解放了的中國人民,要有爭取勝利、破世界紀錄的雄心和氣魄,我們要更快地趕上和超過世界水平,要叫人家來破我們的記錄,不要跟在人家屁股後麵跑……”。一直處於落後地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要想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增強民族自信心,提高競技體育水平是一個可行的方法。為了提高競技體育的水平,舉國體製應運而生,舉全國之力發展競技體育,這些措施取得了相應的成績,我國從1980年參加冬奧會以來,自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上金牌實現了“零”的突破,繼而到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上金牌總數有了5枚,這看出中國人民不再是“東亞病夫”;2000年悉尼奧運會我國以28枚金牌挺進三強,震驚全世界;特別是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即第二十九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中國金牌位居金牌首位,總獎牌數突破3位數,創造了中國競技體育新的輝煌,使中國成為了亞洲乃至世界的競技體育大國。其中後備人才的缺失,體製的腐敗,假球黑哨的出現,運動員的去留問題。競技體育的體製問題有待研究和改進。
2.4體育人才外交思想為競技體育的發展提供可能。人才是關鍵,好的運動員需要完善的體製進行培養,這包括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的支撐,物質條件中的住食行,訓練場館。軟件設施中的教練員,技術人員,管理人員。賀龍不僅重視幹部機製的培養而且還對體育教師、科研人員、教練員、裁判員的培訓非常重視。這為競技體育的發展提供了可能。體育外交思想的實行同樣提高了競技體育的作用,促進競技體育的發展。
3.結論
賀龍體育思想是革命先烈們在戰爭年代與和平年代初期建立的一套科學理論體係,其中全民健身的廣泛性,奠定了競技體育的基礎。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增強民族自信心,具有中國特色的競技體育,保留民族特色體育。倫理體育思想的發展推動競技體育的發展,其過程中伴隨不可忽視的問題,競技體育不是精英體育,而是全國人民的競技體育。總之賀龍體育思想促進了競技體育的發展。(作者單位:湖南師範大學體育學院)
參考文獻
[1]尚光威.賀龍體育思想研究[D].河南大學,2010
[2]文蘭.劉少英.吳嶽衡.賀龍體育思想與當代體育教育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12(2);
[3]王美芬劉少英.賀龍體育思想與民族文化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2(7);
[4]舒顏開.劉少英.張璐.賀龍體育思想與中國外交[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