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龍體育思想對競技體育的影響
學術展台
作者:肖紅豔 黎明華
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實地考察法對賀龍體育思想進行研究和分析,探討賀龍體育思想對競技體育的影響。研究賀龍體育思想不僅可以緬懷革命先烈,還可以發展賀龍體育思想,為中國當代競技體育的發展提供微薄之力。
關鍵詞:賀龍體育思想;競技體育
賀龍同誌出生在張家界桑植縣洪家管,是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是黨和國家卓越的領導人,是南昌起義的總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之一,是新中國體育之父。在當時混亂的年代,賀龍“兩把菜刀”的征程使他走上了革命道路,在革命的道路上,他一直把強壯的體魄作為革命的根本,強壯的體魄是革命取得勝利的根基。體育鍛煉是強壯體魄的必經之路,賀龍同誌在革命期間因地製宜的讓戰士們進行體育鍛煉,戰地籃球充分體現了賀龍體育思想在革命期間的運用。1953年,賀龍正式擔任國家體委主任,成為第一任國家體委主任,在他上任期間努力改變中國競技體育的國際地位,舉全國之力發展競技體育也即是舉國體製。他廣納賢才,大膽啟用教練員,采用科學的方法訓練運動員,隊伍在他英明的領導下,成績突飛猛進,當年的國際青年友誼運動賽中,中國選手吳傳玉就獲得了100米仰泳金獎,又在次年的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遊泳比賽中獲得2個亞軍,這些為中國競技體育奠定了基礎,賀龍的體育思想為競技體育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1.賀龍體育思想的主要類容
1.1全民健身思想。在建國成立初期,體育處於一個全新的摸索階段,賀龍提出“體育是全國人民的事業,是為了改善人民的健康狀況,增強人民的體質,是為了我們的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為了提高全民素質,把群眾性體育項目作為重中之重,使體育運動普及和常規化,認真落實毛主席“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體操,打球類,跑跑步,爬山,遊水,打太極拳及各種各色的體育運動”的指示。隻有這樣才能讓群眾性體育活動蓬勃開展起來。
1.2民族體育思想。賀龍從小學武,經常跟隨武術高手學習拳法武術,和武術有著深厚的淵源。賀龍的民族體育思想為武術的發掘、整理、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導依據。在賀龍的提倡下,傳統武術流派之花競相開放、爭奇鬥豔,競技武術麵目一新、日趨成熟,健身武術大行其道、惠澤民眾。武術文化彰顯了中華民族精神的無限魅力,武術培訓有力地推動了體育產業的發展,中國功夫影響巨大,不脛而走,遠及五洲。
1.3體育倫理思想。賀龍在主持國家體委工作之初,就明確提出“解放了的中國人民,要有爭取勝利、破世界紀錄的雄心和氣魄,我們要更快地趕上和超過世界水平,要叫人家來破我們的記錄,不要跟在人家屁股後麵跑……”。這給競技體育設立了目標,創造世界紀錄,為中華民族爭光,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在競技體育中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把政治總路線貫穿在競技體育,競技體育服務於革命。這種以競技體育為手段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為祖國增光,提高中華民族的國際地位極大的促進了競技體育的發展。
1.4體育人才外交思想。體育人才是體育發展的根本,沒有人才體育就是一空殼,失去其活力。但其他幹部還需要自己訓練,在思想上要明確著重培養青年一代。他指出:“一種是長期的,培養師資;一種是辦短期輪訓班,包括培訓幹部、教練員、裁判員、運動員;”並強調:“體育是門科學,體育學院應該擔負起這個任務。要在戰術、技術、解剖學和體育理論等方麵搞出一套東西來,為加速提高運動技術水平服務……中央體育學院是中國體育界的最高學府,要有我們自己的教授,要辦成世界上有權威的一個體育中心。”這種卓越的遠見為競技體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極大的促進了競技體育的蓬勃發展。
2.賀龍體育思想對當代競技體育的影響
2.1全民健身體育思想為競技體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賀龍提出全民健身的要求,通過全民健身提高國民素質,提高國民體質。群眾體育的發展為全民健身的體育思想提供可能,賀龍在1958年召開的全國體育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開展群眾性的體育運動,是我們體育工作的基本方針,不能動搖。”重視農村體育、工礦、職工、學校體育的發展。各地積極響應中央的政策:在農村,長期以來有些地區自然形成了“排球之鄉”、“武術之鄉”、“足球之鄉”、“遊泳之鄉”、“田徑之鄉”、“摔跤之鄉”等等具有某項優勢體育項目的地區.在賀龍的倡導下,勞衛製、廣播操和工間操製度普遍建立,在學校實行“兩課、兩操、兩活動”,這些思想提升了體育事業的地位,極大的激發了廣大人民參與體育的熱情和積極性。為中國體育事業走向競技體育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