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機廣告
隨著智能手機的出現,手機逐漸從一個簡單的通訊設備轉變成多功能的移動產品。技術的不斷提高不僅加快了“無線營銷”的步伐,還縮短了互聯網與生活的距離,使上網這一行為變得更生活化。正是這一改變打破了傳統廣告行業的營銷模式,操作便捷、低成本、隨時隨意性、互動性等特點,讓更多的年輕人所喜愛。
多樣的交互方式,如二維碼、NFC、藍牙等技術,使廣告從原先的單向傳播變得更具互動性。例如:二維碼。當消費者需要用到二維碼時會使用手機進行掃描。相比傳統的廣告,這一行為是廣告變得不再那麼令人反感。因為,當進行單向傳播時,會出現傳播內容消費者並不喜歡的情況,反複出現此問題就可能加劇消費的負麵情緒。相反,如果根據自己意願獲得自己希望得到的信息,其傳播效果會更加明顯。當然這也會存在問題,如:傳播範圍、傳播速度等問題。總體來說,手機廣告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貼近生活、互動性強等優勢是傳統廣告行業所欠缺的,是“拓寬疆土”的致勝法寶。
(2)搜索引擎廣告
有調查顯示,約九成以上的網民會選擇搜索引擎來查找自己需要的資訊。2014Q1(第一季度)中國搜索引擎市場規模達到116.2億元,有分析稱,中國搜索引擎企業收入總規模同比增速的不斷提升的推動因素主要是移動搜索的快速發展。如今,搜索引擎對網站訪問量影響重大,其本身隱藏的價值不言而喻。
搜索引擎的主流廣告模式,如百度的競價排名、Google的Ad-Words都是通過關鍵詞搜索,然後在結果頁麵中放置廣告,以用戶點擊為標準向廣告主收費。隨著網民搜索請求的分散化和模糊化,如何準備優化搜索關鍵詞成為了眾多網站優先考慮的內容。
關鍵詞是網絡用戶和搜索引擎雙方互動的媒介,也是整個搜索應用的基石,因此關鍵詞廣告的好壞,最主要的因素是關鍵詞的選擇。在按照付費多少決定搜索引擎中網站排名的規則下,關鍵詞的選擇是否正確,決定著廣告投放的性價比,並與最終的廣告效果產生最直接的影響。
(3)社交網絡(SNS)廣告
截止至2014年6月,社交網站用戶規模25722萬人,使用率約為40.7%;手機社交網站用戶規模13387萬人,使用率約占25.4%。其中以學生、白領等年輕群體為主。由此可見,社交網絡這一龐大的群體不容小視。隨著國內經濟水平的增長,主要消費年齡層都集中於此,成為社會潮流引導者和廣告主爭先鎖定的目標群體。
社交網絡最大的優勢在於,它是建立在人際關係的基礎上,具有良好的口碑傳播效果。例如: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出現不僅拓寬了傳播的維度,也加快了傳播的速度。越來越多的品牌都開始采取微博營銷的形式,其低成本,針對性強,效率高等特點正是廣告主喜歡的。新媒體廣告的出現不僅豐富了廣告傳播方式,還刺激了傳統廣告行業的轉型。
三、廣告行業的新思考
卡倫·霍尼在《焦慮的現代人》中提到“現代文化在經濟上,乃是奠基於個人競爭的原則上。”“相互競爭與它所帶來的人類彼此之間的潛在敵意、恐懼、自暴自棄——促使個人在心理感受上認為機子孤立無依。”
現代人是脆弱的。經濟的飛速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人與人情感上的溝通變得越來越少。冷漠、無視等現象經常出現在新聞報道中。多數人希望多一些情感上的互動,多汲取些正能量。
現代人是渴望自由的。正是因為工作中、學習中、生活中有太多的約束,渴望自由的心才會越來越強烈。可是,過多的廣告宣傳給消費者帶來的幹涉,使消費這一原本自主的行為方式也變得束手束腳。
現代人是聰明的。對於生活他們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對於選擇也有屬於自己的理念。
蘋果體驗店的出現,為整個移動端產品體驗店的出現奠定了基礎,自主體驗的消費模式得到了升華,消費者在選擇上更加自由,更加放鬆。
麵對現代人的脆弱、渴望自由、聰明與體驗式消費帶來的全新樂趣,結合參加日本電通公司講座收獲到的內容,從廣告本身,廣告公司兩方麵著手,總結了未來廣告發展需注意的幾點:
(1)還原——增強互動、觸動情感
從記憶深刻的廣告語,例如:南極人保暖內衣的“地球人都知道”。到已播放量攻占消費者大腦的腦白金廣告。再到通過產品特點本身尋找創意點的雅克V9糖果廣告。單一的闡述、推銷產品已經越來越不被消費者所認可,刻意的創意隻會被消費者吐槽。學會“還原”——將原本淺層麵的物質性價值更深的挖掘到根本性的價值,即社會性的,人類的價值。潛意識的告訴消費者生活依舊美好,有我們的陪伴更好。觸及心靈的訴說方式更容易打動人心,自然而然的給消費者留下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