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眾參與政府績效評估的動因及困境分析(3 / 3)

三、公眾參與績效評估的困境及建議

(一)公眾參與績效評估的困境

由公眾參與績效評估是實現政府有效治理必不可少的步驟,以公眾滿意度為導向評議政府績效也是構建現代高效性服務政府的必然要求。公眾參與政府績效評估的根本目的在於通過公眾對政府績效進行客觀、全麵的評判來促進政府不斷提高公共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同時進一步引導政府積極調整公共服務的導向使其不斷滿足公眾的需求。在內外動力的作用下,我國引入公眾參與政府績效評價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分析我國公眾參與政府績效評估的活動,可以發現距離真正的公眾參與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我國引入公眾參與主要出於政府自身考核官員的一種需要,以致於可以將公眾參與降至為一種可有可無的輔助性手段。再者我國的公眾參與政府績效評估由政府一方主導,從作計劃、定指標到統計數據和公布結果,都由政府一手操辦,而廣大公眾作為評估人除了期間被要求參與打個分數以外,就基本上沒有參與其他環節的工作了。

(二)建議

從以上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發現,公眾是否真正、有效地參與是決定公眾參與政府績效評估工作成敗的關鍵。故要破除這一困境,主要應在以下幾方麵突破。

1、建立健全公眾參與績效評估的製度體係

在中央政府沒有提出統一要求和製度規範的情況下,績效評估主要由地方政府啟動和實施,而各地的做法千差萬別。因而對於績效評估中目標的設定、主體的選擇、權重等擁有隨意更改、變化的權力,不利於績效評估的持續性開展。所以績效評估將從更多具有“運動式“的特征向製度化轉變。

2、提高政府信息透明度

要讓公眾充分參與就必須讓公眾充分信任,而讓公眾充分信任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要讓公眾知情。而現實中,社會公眾卻不容易獲取有關評估對象的必要信息,政府作為最大的信息壟斷者並不是將其掌握的信息都如實地告知社會公眾,許多時候公眾並不知道政府在做什麼、如何做以及結果如何。受製於信息傳遞渠道,公眾的意願往往不能及時、準確、暢通地表達,一方麵,政府不能充分了解公眾的意願,也就不能及時提供公眾需要的服務;另一方麵,公眾無法得知政府部門多方麵的績效信息,一些專業化的政府職能部門的信息又難以為一般公眾所理解,給公眾客觀公正地評估政府績效造成困難。目前,我國公眾獲取作為評價基礎的信息的能力受到很大限製。因此,隻有真正提高政府的信息公開程度、績效評估運作的透明度,公眾才能更為積極、有效地參與。

結語

公眾參與政府績效評估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無論對政府還是公眾來說,其要求都是相當高的,更離不開其他各種機製的協調、配合和支持。公民,特別是評估對象的相對人作為評估主體,可以最直觀地體現評估的滿意特征,明確評估的價值取向,通過這樣一種“使用者介入”機製,將事實與價值取向結合起來,可以增加評估模式的社會相關性。隻有當公民意願和評價產生了相應的影響或切實發揮了作用時,公民在績效評估中的主體地位才能夠真正確立。因此,還需要進一步在理論研究和實際操作中不斷加以探索和總結。通過公眾參與政府績效評估的積極開展和有效運作,我國政治民主化、行政民主化進程必將更推進一大步。(作者單位: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黃俊堯.從“壓力型考核”到“公眾製度化參與”——地方政府績效考評模式的轉型與路徑依賴[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0,(4).

[2]帥寶麗.公眾服務滿意度測評研究[D]廈門大學,2008,5.

[3]周誌忍.政府績效評估中的公民參與:我國的實踐曆程與前景[J].中國行政管理,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