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內陸人民的海洋情結(2 / 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不斷富裕,內陸人民已經不滿足到海洋館、海洋公園來體驗海洋風情。21世紀以來,一種新的休閑方式悄然興起——濱海旅遊。

三、21世紀以來的濱海旅遊

自進入21世紀以來,濱海旅遊在國內已成為大眾最喜愛的旅遊度假方式之一。我國濱海旅遊資源極其豐富,不僅有著眾多的水光山色、流泉飛瀑、陽光海灘、旅遊氣候、生物資源等自然風景旅遊資源,而且還有悠久而豐富的曆史古跡、民族風情、宗教文化等富有中國特色的人文景觀旅遊資源⑤。因此,隨著國家的富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條件的改善,內陸大眾有時間、也有經濟能力可以“一夜之間”,甚至一二個小時到達海濱城市,親身感受海洋風情。

每到夏季,北起丹東,南至防城,在18000千米的黃金海岸及星羅棋布的大小島嶼上,湧起旅遊春潮。遊客中,從未到過大海或海上的,為大海的壯美所傾倒,欣喜不已;曾經到過海邊或海上的,也是流連忘返,毫無稍感平淡之意。一些著名的海濱城市,如北方的青島、大連,南方的鼓浪嶼、三亞等固然遊人如織,而原來“默默無聞”的山東的長島、福建的東山等地,也成了遊人紛至遝來的旅遊熱點。相應的,濱海的旅遊項目也是豐富多彩:不但有觀海景、戲海水、嚐海鮮、買海貨等傳統項目,還有衝浪、帆板、遊釣、海上快艇、沙灘體育等一批富有特色、新奇刺激、參與性強的現代海洋娛樂項目,使內陸人民深感新鮮趣味,魅力無窮⑥。

同時,海濱城市還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海洋節日來吸引人們,弘揚海洋文化,陶冶人們的海洋性情。以青島為例,每年舉辦的中國青島海洋節是中國唯一以海洋為主題的大型節慶活動。海洋節圍繞海洋主題開展的科普、文化、體育、環保、觀光、美食、經貿、科技和人才交流等係列活動,展示了青島豐富的海洋內涵。

毫無疑問,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將來肯定會出現更多的、更好的海洋產品,豐富著內陸人民的生活,不斷加深著內陸民眾對海洋的情結。

四、結語

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而構建海洋強國戰略,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是提高國民的海洋意識。因此,探討內陸人民的海洋情結,以此為契機來提高國民的海洋意識,對於實現中國海洋強國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作者單位: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參考文獻:

[1]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論》[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1999

[2]董玉明.我國海洋旅遊的產生和發展研究[J].海洋科學,2003,27(1):26-29.

[3]周國忠,張春麗.我國海洋旅遊發展的回顧與展望[J].經濟地理,2005,25(5):724-727.

[4]劉桂春,韓增林.我國海洋文化的地理特征及其意義探討[J].海洋開發與管理,2005,(3).

注解

①曲金良.我國海洋文化學科的建設與發展[J].青島海洋大學學報,2001,(3).

②劉寶芝.新華區投資190多萬元打造北大街海鮮特色街獨一無二[N].石家莊日報,2010-8-26(002)

③合晚.合肥海鮮市場交投活躍價格與沿海城市持平[N].中國漁業報,2008-12-22(006)

④張立明.中國海洋主題公園的時空分析與影響因素[J].旅遊學刊,2007,(4):67-72.

⑤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論》[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1999.

⑥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論》[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