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園林在辦學的過程中,密切關注本學科的發展和行業動態變化,及時對課程體係進行更新和完善。目前,風景園林專業課程體係是以建築學科為基礎,包括學科基礎教育、專業基礎教育和專業綜合教育(即2+1+2模式)。在學科基礎階段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積累、設計基本理論與專業基礎訓練,包括建築設計基礎、視覺設計基礎、園林建築設計等核心課程,初步掌握中小型風景園林建築單體的設計方法。專業基礎教育注重設計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側重於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原理及專業基礎理論的學習,包括中外園林史、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場地設計、種植設計等核心課程,開展風景建築群體及環境設計,由單體設計向場地設計、外部空間設計過渡。專業綜合教育注重引導學生對城市和整體環境的認知和運作,包括居住區景觀設計、風景名勝區規劃設計、城市設計、綠地係統規劃等核心課程,重點是協調處理好建築、環境與城市三者的關係。總體上,理論課程密切配合設計課程教育目標和要求,各教學階段轉換上注意課程設置的銜接、鋪墊和連續,形成了完善的課程結構。
風景園林專業作為應用型學科,培養方案強調實踐教學環節,教學計劃做到實踐教學環節五年不斷線,成為課程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反映為三個部分:一是在培養計劃中獨立設置的課程實踐,包括社會實踐、設計院實習、專業課程實踐。二是未獨立設置而與相應的理論或設計課程結合展開的實踐環節,如建築設計、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等課程中的調研環節等。三學生創新實踐活動,如結合專業的校園文化建設、學科競賽和科技活動等。
3.5加強師資建設
專業建設與發展首先需要有活力的、穩定的、學術結構和層次梯隊合理的學科隊伍和教研團隊。為此,學院按照“內培外引”的原則,圍繞人才培養目標,製定了較完備的師資隊伍建設措施。(1)通過從其他高校和設計單位調入的辦法,積極引進本領域的知名學者、專家教授,和實踐經驗豐富的執業規劃師和建築師。(2)鼓勵青年教師提高學曆,積極參與本專業領域內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和教學研討活動,(3)聘請了多位著名建築、規劃、風景園林專家和著名藝術家為客座教授。已初步形成了一支整體結構相對穩定、專業分布較為合理、發展趨勢良好的教學科研隊伍。專業教師的研究領域包括:風景園林設計及其理論、中外園林史、景觀生態學、建築設計、城市規劃、城市設計、民族建築設計及村鎮規劃、環境藝術等,完全滿足風景園林專業本科教學的需要。
4.結語
自2011年開始招生以來,風景園林專業經曆了一級學科的確立、專業名稱的更改等變化,但在專業建設過程中我們始終注重國內外風景園林教育發展形勢和行業動態變化,吸取國內外高校有關教育改革成果,緊緊圍繞教育部相關規定和西南民族大學示範性專業建設要求及時總結經驗,修訂完善培養方案。誠然,由於辦學時間短,風景園林專業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特色課程不突出、師資結構不夠合理、教學硬件設施不夠完善等不足,這需要我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進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學改革、完善教學體係,積極探索民族高校大背景下風景園林專業人才的培養規律,為民族院校風景園林專業建設積累經驗。(作者單位:西南民族大學城市規劃與建築學院)
基金項目:西南民族大學校級教改項目“民族院校景觀建築設計專業發展路徑探索”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李煒民.中國風景園林學科發展相關問題的思考[J].中國園林,2012(10):50-52
[2]孫誌梅,李秀蓮,郭嘉.生態環境保護視角下散雜居民族地區城鎮化的路徑選擇[J].中外企業家,2011(20):44-45
[3]中國花卉報.城市園林綠化一級資質企業調查報告[N].中國花卉報,2008(6):16
[4]許薌斌,杜春蘭.職業化進程中的風景園林教育—從風景園林專業複合型人才培養談起.第三屆全國風景園林教育學術年會論文集[C].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8
[5]鄭曦,論風景園林專業教育的多元化發展.第三屆全國風景園林教育學術年會論文集[C].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8
[6]靳繼東.淺析財經類院校行政管理專業發展的問題與途徑[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3):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