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體育健康教育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2 / 2)

3.鍛煉學生的意誌,增強競爭能力

在體育競技中要求運動者想辦法去克服心理的障礙,以堅定頑強的毅力與意誌去戰勝各種困難與挑戰。在競爭培養中,體育運動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在體育活動中能讓參與者對自己有足夠的認識,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體驗審理與失敗,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

4.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在各種個人或團隊的競技活動中,通過與其他競技者相互切磋,或是在團隊競技中互相合作,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在團隊競技運動中,每一位成員都是為這同一個目標而努力,想要獲勝就要彼此間相互合作,再團隊中發揮各自的才幹。在團體的體育運動中,能夠加強人們的相互交流,減少學生的孤獨感,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因此,經常進行體育運動,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協作能力,提高人際關係的處理能力。

5.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人的心理適應,主要是對人與人關係的適應,而人的心理病態大多源於人際關係的失調。體育教育通常是一班級為集體進行教育,有著多樣性的人際交往。在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溝通中,增強了大學生的溝通能力[5]。而在體育活動中,特別是競賽類或者是體育遊戲,其本身就是社會活動的一種縮影。在這樣的體育活動中,大學生能夠獲得各種不同的體驗。通過教師深層的指導,大學生就可以在體育活動中認識社會,能夠為他們步入社會做足準備,從而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三、完善體育健康教育的建議

通過調查發現,現代大學生的身心狀態已經不容樂觀。作為以提高大學生身心健康為目的的一門課程,體育健康教育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所以建議對現有的體育教育課程進行改革。

(1)改變當今高校體育教育脫離社會的現狀,秉著以人為本的原則,以豐富的內容與形式,滿足不同特長、不同性格、不同愛好的學生體育課程需求。對學生的體育意識進行強化,培養學生的興趣,增加體育教育在學校教育重的比重,簡化體育學習的難度,以便學生能夠快速的掌握說學內容,並養成長期鍛煉的習慣。

(2)多進行體育競技活動,通過競技培養出學生練好的體育道德,進而發展成優秀的社會道德。通過像籃球、足球這樣的比賽活動,提高學生的競技意識,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

(3)提高體育教育的師資力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素質是開展心理教育的關鍵,體育老師在有著實際教學能力的同時也要掌握豐富的基本理論知識,要有著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不斷的提高自己,完善教育方法。

結束語:

當代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問題不容樂觀。大學生的身體素質逐漸下降、近視率增加、各種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已經成了普遍現象,而且各種心理疾病也在大學校園中蔓延。高校的體育與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要加強對大學生身心健康培養的教育。體育教育不僅要竭力於增強學生的身體健康,也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學生敢於挑戰、勇於競爭、團結合作的精神。並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建立正確的人生觀、社會觀,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高校應不斷的轉變思想,將教育立足於學生,創建出符合新時代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教育體係。(作者單位:吉林農業大學)

參考文獻:

[1]幺蘭.闞鍇.運動員賽期心理狀態影響因素與調控方法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2(3)

[2]李文軍,孫春豔,楊文龍.論傳統體育養生對促進素質教育目標實現的作用[J].現代商貿工業,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