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排球扣球技術中起跳後空中姿態的生物力學研究
運用生物力學的方法對排球4號位強攻扣球技術的研究中發現,空中擊球的身體姿態存在兩種不同類型,根據其空中背弓與向前折體揮臂擊球的姿態,將其分別稱為尖括號“
4.排球扣球技術揮臂動作的生物力學研究
通過文獻查閱可知排球扣球技術揮臂動作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強攻效果。使用兩台高速攝像機和表麵肌電儀對7名青年男子年排球運動員強攻扣球手臂揮/擺動作進行運動學和表麵肌電學同步分析;結果:運動員在引臂後拉期主要由三角肌前束和三角肌後束完成,在甩肴擊打期和擊打作用期,肱三頭肌、背闊肌、前臂屈腕的這些主動肌的電活動明顯增強,起拮杭作用的肱二頭肌和前臂伸腕肌群的電活動也非常強烈,而且,在各個階段每對主動肌/拮抗肌表現為較好的協調性;背弓角為1302°±47°、揮臂角為1132°±61°。最後出手球速為235±07m/s;背弓角,揮臂角與最後出手球速的相關係數r分別為-0512(p
5.結論與建議
5.1結論
5.1.1排球扣球技術的起跳技術在整個扣球技術裏麵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5.1.2滯空動作與起跳後的姿勢有關。
5.1.3合理的空中姿態的形成與好的助跑與起跳技術密切相關,可以影響加速和攻球威力。
5.1.4排球扣球技術揮臂動作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強攻效果。
5.2建議
5.2.1上步扣球起跳時膝蓋要緩衝,大關節帶動小關節,髖、膝、踝三關節依次加速蹬伸,要加強下肢專項力量。
5.2.2助跑起跳後,當跳至或接近最高點時,收腿使小腿與水平線基本平行,在身體下落前放小腿,掌握滯空技術
5.2.3提高強攻威力應加強妓的柔韌性與背伸肌、腰腹肌及伸展魏關節肌群力量的訓練,同時,在技術訓練中.應從助跑、蹬地、起跳形成初始負艦角抓起,強調蹬地時依次充分伸展髓、膝、躁三大關節,空中背弓與收腹動作要依靠大肌群連貫、協調用力,改變“[”型空中姿態,以產生“
參考文獻
[1]袁之平.對排球強攻擊球速度的生物力學分析[J].浙江林學院報.1991(3)
[2]王斌,何智美.運動生物力學·對排球運動中滯空技術的生物力學探討[J].四川體育科學.1998(81)
[3]唐金根,鄧己媛.力學原理引導排球扣球技術教學的實驗研究[A].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9(3)
[4]謝誠.論運動生物力學在排球函授教學中的運用[A].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1(19)
[5]陳珂,倪偉,徐光榮.排球單腳跳發弧旋球技術及生物力學分析[A].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6(3)
[6]張清華,華立君,陳鋼.男子排球上步扣球起跳技術的生物力學分析[A].體育科學研究.2008(12)
[7]華立君.排球扣球起跳及專項力量特征的綜合研究[A].體育學刊.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