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排球扣球技術運用的運動生物力學分析綜述(1 / 2)

排球扣球技術運用的運動生物力學分析綜述

學術展台

作者:周玲群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高速攝影機等先進的設備的應用,運用運動生物學原理對排球扣球技術進行分析,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運動員和教練員對扣球技術的掌握和理解。從而更好的運用到訓練和比賽中去,提高比賽成績。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和數據統計法等分析近年來排球扣球技術運動生物力學研究的文獻,檢索的文章進行綜述可以發現,主要對排球扣球技術中的上步扣球起跳、滯空動作,起跳後的空中姿態,以及揮臂動作進行了運動生物力學分析,經過整理歸納為教練員和運動員在練習扣球動作是提供理論依據,更好的掌握正確的扣球動作。

關鍵詞:排球扣球技術;運動生物力學

1.上步扣球起跳技術的生物力學分析

張清華,華立君,陳剛利用三維錄像法對男子排球運動員四號位上步扣球起跳技術進行生物力學分析。結果表明:上步扣球起跳動作可分為緩衝、等長製動和蹬伸三個階段,各階段時間占總起跳時間的比重是影響扣球起跳效果的關鍵因素;緩衝階段人體重心的水平速度損失,蹬伸階段的垂直位移是影響重心騰起高度的重要因素;在蹬伸時表現出以大關節帶動小關節,髖、膝、踝三關節依次加速蹬伸的特點。通過對得出的生物力學參數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排球運動員上步扣球起跳動作起跳緩衝時間與起跳高度成高度負相關,說明緩衝時間以較短為宜,但並非越短越好,各階段時間占總起跳時間的比重是影響起跳效果的關鍵。(2)在扣球起跳時緩衝階段人體重心的水平速度損失,蹬伸階段的垂直位移是影響人體重心的垂直騰起速度和重心騰起高度的重要因素。(3)扣球起跳階段運動員膝關節在緩衝階段,有意識的主動完成下沉動作,造成緩衝幅度過大,對動作完成的效果會有一定的影響,在蹬伸時表現出以大關節帶動小關節,髖、膝、踝三關節依次加速蹬伸的特點。

2.排球扣球技術中滯空動作的運動生物力學分析

經過大量的研究證明,在排球扣球起跳中,優秀的排球運動員都會有滯空的現象。王斌,何智美對排球運動中滯空技術的研究也進行了詳細的論述,他們用美國造的LOCAM、16mm高速攝影機,以每秒100格的拍攝頻率進行拍攝。在正式拍攝前,預先讓受試隊員學習掌握三個技術動作,第一個動作,按四號位助跑起跳扣球動作,助跑起跳後,當跳至或接近最高點時,收腿使小腿與水平線基本平行,在身體下落前放小腿;第二個動作,不擺臂起跳,跳起後直腿;第三個動作,擺臂起跳,跳起後直腿。正式拍攝時,拍攝了三個動作,三個動作均在四號位按強攻的助跑動作助跑、采用二步、斜線助跑,雙腳起跳。通過對這三個動作的研究,可以發現,隻有第一個動作才能產生滯空現象,說明產生滯空的原因與起跳後的姿勢有關。通過進一步對數據分析還可以得出,並非跳得越高,就越容易產生滯空,關鍵是跳在空中,要配合手臂、膝關節的收展,才具備了產生滯空的條件。滯空現象的出現,增加了空中的時間,能夠更好的完成揮臂下壓的動作,增加扣球的威力。正確認識滯空,首先必須弄清楚騰空並不等於滯空,運動員的騰空時間長短並不能說明他的滯空情況。跳得高,騰空時間長的運動員不等於就有滯空能力。而實際上有的運動員彈跳較高,但空中動作不協調,滯空技術欠佳,仍無滯空表現。彈跳高,騰空時間長隻是創造了良好的滯空條件,而要具備滯空能力,必須掌握滯空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