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論大學生中國夢教育的實現路徑(3 / 3)

3、利用校園文化平台推進“中國夢”主題校園文化建設

在高校大學生中開展“中國夢”教育,要利用好校園文化平台,通過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中國夢”主題校園文化活動,實現“中國夢”教育的形象化、生動化、生活化,增強大學生對“中國夢”的親近感和信任度,引導廣大學生自覺把個人夢想和“中國夢”緊密結合,激勵學生自覺加強專業學習,積極投身“中國夢”建設中。比如組織開展“最美中國夢”主題攝影及微電影創作比賽,在公共新媒體平台展示創作作品,展示祖國各地發展建設的美好景象;“我的中國夢——青春勵誌故事”微博展示活動;通過學校官方活動網頁報道校內外優秀青年的勵誌奮鬥事跡;利用文字、圖片、音樂、視頻等多種媒介形式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學生學習和了解全國各地、各行各業優秀人物為實現“中國夢”努力奮鬥的感人事跡;建立“微課堂”,通過微主題、微直博、微方案、微公益、微訪談等微博功能開展互動活動,結合區域和學校發展實際等開展新媒體互動活動,如“勵誌微電影推薦”、“我身邊的勵誌感動人物評選”等活動,不斷豐富活動內容,提高活動參與度,擴大活動影響麵。

4、開展“中國夢”主題社會實踐活動

在大學生中開展“中國夢”教育,應該利用好社會實踐平台,紮實開展“中國夢”主題社會實踐活動對“中國夢”的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促使大學生進一步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幹、鍛煉毅力、培養品質、增強社會責任感,使大學生對“中國夢”的認識落到具體的行動中。開展“中國夢”主題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形式多樣,如“夢想中國”大學生誌願者行動計劃、學雷鋒社會實踐活動、暑期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科技創新活動、文藝體育活動、設計大賽、“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等。通過開展主題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感受中國的發展,親曆親見“中國夢”,感悟由千萬個“中國夢”組成的民族夢、時代夢,從而提高大學生對“中國夢”的認知能力和感受能力,引導大學生自覺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自覺加強專業知識學習,不斷增長才幹,真正成為“中國夢”的主動踐行者。

5、培育選樹“中國夢”的先進典型

榜樣的力量是強大的,通過典型可以傳遞正能量。同樣,在大學生中開展“中國夢”教育,要重視培育選樹學生先進典型。通過學生會、學生社團等學生自組織,自覺培育樹立踐行“中國夢”的先進典型,一方麵可以傳播放大立德樹人的正能量,用“中國夢”凝聚強大精神能量,開展向先進典型學習等活動;另一方麵可以激勵廣大學生學習先進、崇尚先進、爭當先進,引導學生聚精會神學本領,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負重任的棟梁之材,[5]引導學生堅信“中國夢”,積極投身“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作者單位:西華大學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馮友蘭.三鬆堂全集,第4卷[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498一500.

[2]習近平.給北京大學學生回信勉勵當代青年勇做走在時代前麵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N].人民日報,2013-05-05.

[3]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18.

[4]呂品,李曉月,劉文光.淺議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的高校德育新模式[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8):107-108.

[5]任誌鋒,楊曉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模式轉換的曆史軌跡與發展趨勢[J].思想教育研究,2012,(7):64-68.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