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際交往障礙大學生就業的團體心理輔導(1 / 2)

人際交往障礙大學生就業的團體心理輔導

學術展台

作者:孫慶瑤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的飛速發展,我國大學生畢業率每年遞增,提高我國的知識階層的同時,也造成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大學生已經不再是“成功就業”的保證。而影響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因素不僅僅是人數增多,更多的原因是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障礙。人際交往障礙已經成為大學生就業困難的一部分,如何解決,需要社會各界的重點關注。本文提出,通過團體心理輔導來幫助這一群體的就業狀況和心理表現,提高自信心及人際交往能力。

關鍵詞:人際交往障礙;大學生就業;團體心理輔導

前言: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中,一部分人是因為個人素質、心理品質、社會關係、身體條件、所學專業等等原因,在找工作時不被企業認可,而就業困難群體中,絕大部分人是因為人際交往障礙所導致的,高校應該注重團體心理輔導教育,幫助這一群體改善現有狀況。重新認識自我、肯定自我、合理歸因等方麵進行自信心的提升輔導,並根據自信心來改善人際交往能力,樹立正確人際交往觀念,掌握人際交往技巧等方麵的心理輔導教育。

一、人際交往障礙大學生的就業表現

(一)人際圈小

對於大學生來講,能夠獲取就業信息便是成功就業的首要條件。人際關係良好的學生朋友多,各類信息的流通性強,為成功就業提供了信息保障。而人際交往障礙的大學生人際圈小,不能主動獲取就業信息,隻能通過公告或通知來接收就業信息,這將導致大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渠道窄,就業的信息少,機會也因此較少。

(二)缺乏自信

對自己有自信的學生能夠跟隨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再就業過程中努力挖掘自身優勢,展現自我,把握好的工作,積極應聘理想工作。而人際交往障礙的大學生因為缺乏自信,總是感覺自己不如人,對自我要求降低,選擇沒有挑戰或競爭力小的崗位,對要求高的企業不敢應聘,放棄很多優秀的就業機會。

(三)表達能力弱

人際關係良好的大學生社會交際也十分廣泛,結交的朋友眾多,不同朋友的不同性格鍛煉了自己的表達能力,在應聘時能夠張弛有度的表達自己。對於人際交往障礙的大學生,由於社會交往能力差,語言表達能力弱,不能夠很好的表達自己,在麵試時出現緊張、拘謹,表達不清,條理不順等,給應聘單位留下不好的印象,非常容易喪失上崗機會[1]。

(四)交往能力差

人際關係良好的大學生能夠在上崗後短時間內融入到新環境中,與新同事能夠迅速打好關係。而人際交往障礙的同學,在應聘的新崗位中,由於自身的表達能力和自信心不強等原因,容易被同事看作“懦弱、退縮、不善言辭”,在試用期間無法與新同事順利交往,因而在試用期內便可能會被解聘。

二、人際交往障礙的心理分析

(一)自信心缺乏

自信心缺乏,導致大學生沒有良好的自我認知,而自信的學生能夠在無形中表現出自我肯定、自我相信。自信心在人際交往中十分重要,缺乏自信心的大學生在應聘工作時,往往會出現自卑心理。例如,麵試了幾個用人單位後,仍然無法順利就業,則對自我抱有否定態度,更加不願意與人交往。

自信心缺乏的學生在交流中通常都是被動的角色,不會主動與人交流,而對於麵臨畢業的大學生來講,主動與人交流是走出校園的第一步,這明顯阻礙了大學生的成功就業。另外,自信心缺乏的學生在心理開放程度上較低,這容易導致學生在與人交談時緊張,或者不敢表達自我,對方也不願意與這樣的人交流,因此,獲取的信息少,影響人際關係[2]。

(二)人際交往觀念不正確

影響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因素通常是大學生對人際交往觀念不正確。大學生所接觸的人都是校園環境中的人與人的關係,沒有真確理解“朋友”與“人際”的關係,認為誌同道合的同學才能共同交往。而一旦發現對方身上有缺點、毛病,則會對其特別失望,從而對人際交往失去信心。另外,一些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通常摻雜利益關係,認為好的人際交往便是一種商品交換,這種觀念容易讓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顯得斤斤計較、功利性強,無法交到真正的朋友,也影響了人際關係的正常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