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開展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相結合的教育
朝鮮與中國是唇齒相依的鄰邦,中國人民與朝鮮人民早在抗日戰爭期間就結下了患難與共的戰鬥情誼。新中國成立後,朝鮮是首批承認並與我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之一。而美國侵略軍卻無視中國政府的再三警告,頻繁出動飛機,轟炸我東北邊境地區的城鎮和農村,把戰火燃向中國。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我黨及時發出指示,要求各地迅速改變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有計劃、係統地進行圍繞抗美援朝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隨著全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變,黨對知識分子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也相應地轉變到圍繞抗美援朝運動而掀起的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相結合為主要內容,教育廣大知識分子認清美帝國主義本質,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這一時期也出現了許多英雄事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鮮活的教育內容,他們身上閃耀著的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光芒激勵著知識分子以滿腔熱忱投入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偉大運動中來。
(三)宣傳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思想教育
1953年,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提出以後,對知識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也發生了變化,由肅清封建的、買辦的、法西斯的思想遺毒轉變為重點是肅清資產階級唯心主義思想和一切非無產階級思想的影響,要求知識分子逐步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了加強對知識分子的唯物主義思想的教育,黨中央於1955年1月發出了《關於在幹部和知識分子中組織宣傳唯物主義思想工作,批判資產階級唯心主義思想講演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通過對胡適唯心主義的批判,要具體地向人民群眾宣傳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思想,以提高人民的覺悟。同年3月,中共中央又發出了《關於宣傳唯物主義思想批判資產階級唯心主義思想的指示》,進一步闡述了開展這場思想批判的重要性,《指示》還強調:在知識分子中宣傳唯物主義思想,批判資產階級思想並取得思想戰線的勝利,這是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根本任務。同年4月,在全國高等工業學校、綜合性大學校(院)長座談會上,高教部部長劉子載作了《關於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報告,同樣突出強調了積極開展和宣傳唯物主義思想、批唯心主義思想工作的重要性。此後,一場宣傳唯物主義思想,批判唯心主義思想的教育運動在知識分子中廣泛開展起來了。
三、建國初期黨對知識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經驗
(一)準確把握知識分子的地位,充分調動其積極性
要調動知識分子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積極性,首要任務就是端正對知識分子階級屬性的認識,要給知識分子準確的“定位”,即準確把握知識分子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的社會地位,一定要肯定知識分子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這是做好知識分子工作,對知識分子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依據。在1956年1月在北京召開的知識分子問題會議上,周恩來在會上做出的報告提出:“知識分子已經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許多知識分子已經成為新中國的國家工作人員,正在為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也就是說認定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知識分子的階級屬性是社會主義的勞動者,與工人、農民同樣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主人,是發展先進生產力的主要力量,這也是貫徹落實黨對知識分子政策的根本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