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戰後對德國問題的解決方式
一戰後,凡爾賽合約的簽訂不僅沒能解決德國問題,反而激起了德國強烈的複仇心理和民族主義心理,激化了德國問題,更為二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的種子。
一戰後,戰勝國的首要任務就是如何安排世界、懲罰戰敗國,德國問題成為中心。1919年6月28日,德國在英、法、美、意的巨大壓力下被迫無條件接受《凡爾賽條約》。其中對德合約占大部分。凡爾賽和約使德國的國際地位迅速下降,巨額賠款使德國國內經濟嚴重惡化,政局十分動蕩。德國在強烈的複仇心理和民族主義心理的指導下,衝破凡爾賽合約,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為二戰的爆發埋下了伏筆。
三、二戰末期及冷戰初期德國問題解決方式
二戰末期及戰後初期,蘇美英三國就對德國問題進行討論。戰爭結束後,美蘇戰時同盟破裂,並在德國問題上產生重大分歧。
(一)二戰末期德國問題的解決
1929到1933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爆發,為本來就暗淡的德國經濟雪上加霜。希特勒上台之後將德國從民主共和國家轉變為納粹集權的獨裁統治帝國,立即實施國民經濟軍事化,迅速帶領德國走上重整軍備的道路,為發動戰爭創造基礎。③德意日結成了法西斯同盟,對外侵略擴張的野心愈演愈烈,最終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麵爆發,德國迅速占領了整個歐洲。德國問題成為威脅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的問題。
直到二戰末期,英、美、蘇等國就開始對德國問題發起討論,主張對德嚴厲處置,以防止德國在未來再次東山再起,威脅歐洲和平。1945年5月8日,德國法西斯無條件投降。英美蘇三國舉行波茨坦會議商討德國問題,確立了占領管製德國的政治、經濟原則及從各自占領區獲得賠款;在德國實行清算納粹化、解散卡特爾企業聯合;德國非軍事主義化、民主化。
(二)二戰後初期德國問題的解決
戰後初期,美蘇同盟破裂,在德國問題上產生嚴重分歧。此時的美蘇同盟共同的敵人已經消失,兩者合作的基礎也隨之崩潰。
美英認為此時蘇聯已經代替德國成為歐洲的主要問題,他們表明聲稱其對德占領是以“肅清”納粹及法西斯勢力,卻包庇許多納粹戰犯。
蘇聯依然堅持眼裏打擊德國,在蘇占區堅決“肅清”納粹勢力及法西斯勢力,解散壟斷組織,逐漸實行國有化,使得共產黨在該地區的重建政府中占主要地位。另外,蘇聯還在這一地區索取賠償總額達76.58億美元。
西方國家與蘇聯在對德問題上的不同政策是源於各國不同的國家利益和自身需求,求得有利於本國的解決,因此德國問題在此期間經常是議而不決。
四、冷戰時期德國問題的解決
隨著美蘇關係逐漸冷淡,1947年,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相繼出台,美蘇冷戰爆發。德國分裂為東德和西德,分別加入蘇聯和美國兩大陣營。美蘇兩國為了增強自身對抗另一方的實力,提出各自的解決德國問題的方法。直到1990年德國統一,德國問題在這一時期才真正解決。
(一)美國對西德問題的解決框架
美國為了對抗蘇聯,在加緊聯合西歐的同時也要複興西德,於是西歐提出了解決德國問題的框架——歐洲“融德”方案。1950年5月法國公布舒曼計劃,以實現法德和解為基礎的、西歐解決德國問題的歐洲一體化出爐。其目標是將西德融入歐洲之中,把西德與西歐國家在經濟上一體化,允許西德和平複興,將西德的複興與西歐的和平與發展相統一,最終實現歐洲統一。具體表現為:
第一,在經濟方麵,西歐以經濟共同體的方式解決西德問題。西德與西歐要建立超國家形式的經濟共同體。加之美國對西歐地區的援助,西歐國家尤其是西德經濟迅速發展並快速恢複。
第二,在軍事和政治方麵,西歐以形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方式解決德國問題。北約組織的成立使德國在政治層麵找到了其在西歐地區的位置,進一步將德國“融合”在了西歐內部,促進了西德問題在西歐的解決。
(二)蘇聯對東德問題的解決框架
蘇聯通過莫洛托夫計劃、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及結成華沙條約組織,實現了與東歐在經濟、政治、軍事等各方麵的聯係與合作,同時也在這些方麵解決東德問題。
在經濟上,蘇東國家通過建立經互會解決德國問題。這促進了社會主義主義國家廣泛的合作,促進了經濟與技術交流,使得東德的經濟實力大增,發展為東方陣營中的強國。
在政治和軍事上,以西德加入華沙條約組織解決了東德問題。這使東德的主權得以恢複,解決了其在蘇東國家中的位置問題,並被蘇東國家所認可和接納,成為其中平等的一員。
(三)兩德問題的解決
西德與東德皆通過冷戰對峙迅速擺脫了戰敗國的地位,分別融入了西方及東方陣營、成為美蘇的重要盟友之一。然而,兩德之間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兩德對立,互不承認;德國統一沒有進展。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