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仁由己”的道德審視(3 / 3)

社會風氣出現的問題。中國社會由於受西方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影響使得整個社會的社會風氣出現惡化的現象。物質利益的壓迫導致整個社會風氣多以物質利益為主,忽略了社會道德的重要性,從而使得人們活在滿是物質利益爭鬥的環境中。

從而使得人們在為仁行善的過程中帶有一定的利益目的或者受到利益的影響不能正確的理解為仁行善的道德含義。

社會輿論問題。由於受一些扭曲的價值觀的影響,人們對很多事情保持著高度的質疑甚至歪曲的心理。現代社會輿論的開放程度很高,網絡更成為了社會輿論的主要場所,因此不負責任的輿論越來越多。所以隻有用正確的價值觀去引導社會的發展並且去規範社會輿論,才有利於更多的人去弘揚社會的道德。

法律製度的缺失。法律製度的不完善也是導致“為仁由己”現象的主要原因。由於法律製度的不完善,使得很多不法分子鑽道德和法律的空子,因此人們在弘揚社會道德的過程中更多的保持了警惕的心理,做了好事卻不能得到應有的褒獎甚至要背上不菲的經濟損失,從而使得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去為仁行善也就使得“為仁由己”成為了人們不願去行善的借口。

四、提高“為仁由己”道德水平的措施

針對以上原因,筆者提出以下幾點提高“為仁由己”道德水平的措施。

不僅要努力發展本國經濟,而且要將物質文明建設為主的社會意識盡快轉移到精神文明建設上來。由於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發達的物質文明基礎更有利於為仁行善的社會道德的弘揚,但是鄧小平同誌說過:“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因此,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僅對我國的綜合國力有重大幫助,更對為仁行善的社會道德的發展和實踐具有重大意義。

轉變教育模式,樹立並弘揚正確的社會價值觀。用素質教育逐漸替換以應試教育為主的教育方式,用以提高中國未來社會建設主力人口的道德素質。樹立並弘揚正確社會價值觀,傳遞積極正麵的信息,有利於提高人們對社會的期望值,更有利於人口素質的教化和弘揚為仁行善的社會道德。

完善法律製度。法律製度的缺失是現階段弘揚社會道德的最大障礙。完善相應的法律製度則是弘揚為仁行善的社會道德的保障,使人們在弘揚為仁行善社會道德的過程中可以得到法律的保障不使自身利益受到侵犯。完善相應的法律製度還可以限製和規範網絡輿論,網絡輿論的規範不僅有利於公平正義的傳播更有利於傳達積極正麵的社會價值觀,也可以減少行善之人的行善行為受到爭議時所受的輿論壓力。

盡管我們在“為仁由己”的社會道德的現象中遇到很多問題,導致出現見死不救、袖手旁觀以及冷漠無視等現象,但是仍然還有很多人願意去弘揚為仁行善的社會道德並且對“為仁由己”的道德現象加以駁斥,其原因就在於為仁行善的社會道德對於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人類社會而言都是極其重要的,如果為仁行善的社會道德喪失貽盡那麼人類社會將會陷入冷漠、混亂的狀態。因此弘揚為仁行善的社會道德有利於人類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是維係人類社會的重要力量。(作者單位:成都市新都區西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參考文獻:

[1]孫丹丹.倫理學視域下公民的行為道德責任思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12期

[2]蔣春梅.論社會道德困境[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2年02期

[3]徐立明.責任意識的道德審視[J].《黑河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4]陳二林.孔子“為仁由己”道德主體學說及其啟示[J].《江蘇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04期

[5]周秀紅.孔子“為仁由己”的理論實質.[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05期

[6]解元.現象學視域下的孔子“為仁由己”思想解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