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新世紀加強警察公共關係建設的途徑(3 / 3)

4.公安新聞宣傳

公安新聞宣傳指公安機關發動和組織新聞媒介,將有關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的信息傳播給廣大公眾,是公安機關影響社會輿論、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公安機關要積極主動的發布新聞確保各類消息的準確性,係統地將公安機關的隊伍狀況、工作狀況等向公眾報道,向廣大公眾全麵介紹人民警察及其工作,減少、杜絕信息傳遞過程中的“失真”。要建立和完善公安新聞發言人、公安新聞定期發布、分級新聞發布等相關製度,探索重要事件、重特大案件現場新聞發布的時機與技巧,加強對公安新聞宣傳的引導,規範公安新聞宣傳管理,既展示公安機關維護穩定、打擊犯罪、服務建設的成果,又能夠使群眾及時了解真實信息,增強執勤執法的透明度,掌握新聞宣傳的主動權,使公安新聞發揮更大作用。[4]

(四)創新手段,良性互動

要善於創新手段,用公眾喜聞樂見的方法推進工作。

1.及時收集社情民意

注意收集本轄區社情民意,在執勤執法、服務群眾過程中主動掌握信息動態,為各類案件偵破和轄區治安管理、社區警務服務提供準確、及時的信息支持。同時,還要搜集公眾對公安機關的評價、對民警的評價、對公安工作的建議等等,為領導提供決策參考。

2.積極策劃警民互動

通過組織“警營一日”活動、開設警察博客等載體平台,積極推進媒體“嵌入式”宣傳,不斷探索和完善社區警務機製、廣泛傳播公安文化和警務理念,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建立深層次、經常性的互動溝通渠道,達到互信互愛的目的,建立同警與群眾和諧友愛的外部環境。最大限度爭取轄區群眾對民警形象的認同,對公安工作的支持。

3.拓展深層次公關

首先,公關對象要覆蓋各層次。要做好地方黨委、政府的公關工作,通過出色的業績和良好的溝通,贏得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了解、關心和支持。要做好最基層轄區群眾的公關工作,用熱情的服務、真心的關愛和嚴格的執法,換來轄區群眾的支持和肯定,樹立良好的口碑。要做好各類傳媒的公關工作,善於在網絡時代發表自己的聲音,塑造自己的形象,贏得有利於自己的輿論氛圍,掌握信息的主動權。其次,公關效能要有持續性。當前正處在信息爆炸的社會,任何一個興奮點如果沒有新的信息注入,持續時間不會超過1個月就會被其他內容取代。警察公共關係工作開展也是這樣,所以在培樹民警典型,宣傳英模事跡的時候,要不斷注入更新的內涵,不斷挖掘更深的意義,抓好工作的持續性和長效性。同時,公關要注重把握時機,加強策劃。善於利用各類時間節點和轉瞬即逝的社會焦點開展宣傳,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們各級機關都要樹立敏感的“輿情意識”,同時還要切實提高公共關係中的策劃能力,做好預案,以期實現更好的公關效果。

(五)借助媒體,合作雙贏

要注重與傳媒建立長遠的合作性關係,保持與媒體的密切溝通,特別要加強與主流媒體和名牌欄目的合作,積極拓展公安對外宣傳新陣地。必要時可派相關專業民警參與媒體報道、網絡引導,增強針對性和有效性,利用公眾力量進行疏導。同時,貫徹信息多方位覆蓋策略,通過網絡、電視、廣播、報刊等大眾媒體積極主動地引導輿論,防止媒體由於不明了情況而出現的報道偏差,為化解矛盾、解決問題提供輿論支持。近年來,一些地方積極開展“可視警務”,取得了良好成效。“可視警務”從狹義理解是一項工作機製,即除了不宜公開的秘密工作,所有的警情和警務工作都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進行公開,讓老百姓直觀地看得見;而廣義理解,“可視警務”則是一項戰略措施,即通過警情和警務公開、警民互動活動、流動辦證服務、網上公布追繳物品信息等一係列看得見的途徑和方式,讓群眾在切實感受到公安機關打擊犯罪、保護人民的底氣和勇氣、信心和決心,從而搭建起連結警民關係的橋梁,拉近警民距離,構建和諧警民關係,同時促進警隊綜合素質和作戰能力的提高。實踐證明,“可視警務戰略”的實施,不僅樹立了公安機關和廣大民警的良好形象,而且巧妙地協調了公安機關宣傳工作與新聞媒體新聞價值追求之間的關係,更重要的是拉近了警民關係,贏得民心、順應民意,實現了“一舉三贏”的良好效應。[5]

結語

警察公共關係是公安機關內求團結、外求發展的一門藝術,它通過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創造性的工作,樹立起良好形象,不斷密切警民關係,實現公安機關與廣大人民群眾的良性互動。探索新形勢下警察公共關係建設的有效途徑,及時了解公眾的基本情況、觀點、態度和意見等社會環境信息,有助於實現警民互動,塑造新型警察形象,推動警察公共關係建設更好的向前發展。(作者單位:福建警察學院公安管理係)

參考文獻

[1]周彩霞,唐春麗.經濟危機背景下警察公共關係研究[J].法製與社會,2010(5):155

[2]邵先富.從台州警民懇談活動談新型警察公共關係建設構想[J].台州社會科學,2010(9):31

[3]梁浩權.公安宣傳工作研究與實務[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4:56

[4]盧國強,李舒.現代“公共關係”引入北京警察隊伍[N].北京晚報,2010-7-12

[5]孫娟,馬誌斌.警察公共關係案例精解[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