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經濟轉製、體製轉軌的關鍵時期,諸多矛盾交織,尚待理順。同時,嚴峻的社會治安形勢是社會轉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治安形勢是衡量警察正確履行職責的晴雨表。雖然,從社會發展角度來看,當前嚴峻的社會治安形勢是社會轉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普遍的現象。由於大量犯罪活動的存在,社會大眾必然會把問題的矛頭對準公安機關,引發社會公眾對警察工作的不滿,進而損及警察形象,不利於警察公共關係的展開,無形中加大了公安機關與公眾建立良好關係的難度。
2.警察隊伍的高度受關注與新聞的負麵放大效應
社會治安的狀況,與社會公眾的生活息息相關。警察執法活動時常成為新聞媒介所關注的焦點,新聞媒介的時效性使其不能非常深入、完全真實地報道警事新聞,加上新聞媒介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新聞媒介生存的市場化,使其有可能片麵追求所謂的閱讀率、收視率,從而有意無意地放棄了必須承擔的正確輿論導向責任。另一方麵,公安機關缺乏公關專門機構和人員以及缺乏危機公關意識和技巧。公安機關對已經演變成熱點、焦點的問題和事件,應該解釋說明的不解釋說明;對於經調查屬實的報道,沒有及時通過公開處理結果以消除不良影響;對於經調查屬於不實的報道,也沒有及時向媒體通報事實真相,以致無法體現輿論監督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導致公安形象危機。
3.警察職責的過分延伸
由於對警察職責定位不清晰,一些不應該由公安機關承擔的非警務活動牽製了公安機關大量的警力。另一方麵,公安機關過於強調義務,服務功能無限擴大,對社會承諾過多,分散了本來就明顯不足的警力,導致履行職責不到位,履行承諾不到位,使得警察的威信降低,公眾對警察的滿意率也隨之降低。
三、加強警察公共關係建設的主要途徑
(一)更新理念,調整定位
隨著我國民主政治建設進程的加快,公眾民主意識的增強,公開透明、對話溝通、協商互動已成為時代發展的潮流。在這種新的形勢下,對於公安機關來說就更加凸顯了警察公共關係在建立和密切新型警民關係中的特殊價值和意義。因此,我們必須要保持清醒的認識,摒棄過去那種過去一些“官本位”、“管理者本位”的思想和簡單地單方麵的命令、壓製的方式,及時轉變觀念,更新理念,加大教育宣傳力度,引導民警準確定位,在服務群眾、維護穩定中樹立形象,以一名社會人的視角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加強“民本”思想和“服務”意識,樹立全警公關意識。積極主動地與人民群眾進行溝通和交流,贏得公共關係中的主動權,以取得警察功能的最大化。[3]
(二)整合資源,完善機製
整合資源,落實責任,不斷完善公關工作機製。良好的機製是一項工作真正得以完善和落實的保證,警察公共關係建設也不例外。
1.建立工作運行機製
要設立專職公共關係的組織機構,完善警察公共關係建設長效機製,包括先進的指揮體係,完備的保障措施,明確職責分工和管理目標,運用日常性的工作運行機製、考核機製、激勵機製,確保警察公共關係工作的組織體係始終處於健康狀況。形成在黨委領導下,由政治部門牽頭,以各支(大)隊宣傳力量為依托,以基層警民關係聯絡員為補充的工作格局。
2.整合資源
從理順內部不同部門、不同單位之間的交流和協作入手,將分散於辦公室、指揮中心、政工、紀委、督察、後勤、控申信訪等部門的公關職能統歸一個部門來管理。同時,選拔特長技能人才,在專業人才的培養方麵下大力氣,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和鍛煉一批精通公關理論與實踐的專業隊伍,使這些工作得到組織和人員上的全力保障,確保在處理各種事務中,能夠做到及時、有效地控製,從容不迫地應對。
3.建立良好的反饋機製
一是內部暢通。在警隊內部,無論是上級對下級的指令還是下級對上級的信息反饋,都必須做到及時高效,通暢無阻。在哪一個環節出現了滯阻,就要追究哪一個環節的責任。二是外部暢通。各單位都要切實在日常工作中做好積累和鋪墊,建立起同地方黨委政府通暢的彙報渠道和同各類媒體快捷的溝通渠道。
4.建立突發事件公關應急處置機製
對突發事件的分類、組織機構和職責、新聞應急的啟動、記者的現場管理和新聞發布工作流程等作出明確規定,不斷完善警媒聯動工作機製。尊重新聞宣傳規律,引導有利與我方的新聞“產品”出爐,堵塞突發事件可能演變為社會事件的漏洞,實現輿情現場的良好處置和後續工作銜接。
(三)開啟窗口,暢通渠道
1.信訪渠道
信訪工作是公安機關了解民意、為民服務的重要途徑。要發揮信訪工作的窗口和橋梁作用,高度重視公安信訪建設,完善信訪製度。及時落實領導接訪、設立投訴電話等多種信訪形式,拉近公眾與公安機關的距離,使公安機關的工作更能符合人民的利益,爭得人民的滿意。通過來信來訪,及時發現和改進警察隊伍中存在的問題,對糾正公安機關和警務人員的執法問題,清除腐敗現象,打擊違法人員及活動,樹立人民警察形象具有直接的作用。
2.民意測驗
這是一種將民意的了解和分析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的方法。通過它可以分析、揭示人群中持某種意見的強度及其產生的原因,從而測出人群在此問題上的態度和行為傾向,比較準確地分析和估計社會輿論。實踐證明,開展民意測驗對掌握公眾輿論導向,了解警察公關工作狀況有很大的好處。
3.公開征求意見
在一些重大決策出台之前,通過新聞媒介公開向群眾征求意見,及時了解公眾的基本情況,公眾的觀點、態度和意見等社會環境的信息,發現公安機關所麵臨的問題以及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從而有利於決策的修正,以及決策的貫徹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