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大環境影響下,佛教事業也深受其影響。佛教於西漢末年傳入我國,逐漸與中國古代文化融彙,至唐宋時期已經完全中國化了,成為中國的一大宗教。佛教在中國經曆了長期的吸收和轉化,逐漸加入了不少中國的社會文化因素更好的和中國社會相融合。唐朝從統治者到平民百姓,都是佛教的虔誠信徒。佛教事業不斷發展,寺院林立,信徒眾多,佛教文化盛極一時。佛教宣傳品的需量也因此大增,使得佛教僧侶不僅是雕版印刷數術的發明者,更是積極的推動者。唐代至五代的幾百年中,佛教印刷占據印刷統治地位,是這一時期印刷的主體。而由於佛教印刷的大量實踐,為印刷術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也提供了大批的能工巧匠,促進了印刷術的進一步提高。而佛教印刷也帶動了其它印刷的發展,印刷術的應用範圍更加廣泛。
總的來說,印刷術的出現是社會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反之它的出現又極大地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人類一代代通過實踐得來的寶貴經驗、創作的文明經典得以保存並高效便捷的流傳至今,成為民族文化燦爛的瑰寶。(作者單位:湖南師範大學)
參考文獻:
[1]羅樹寶.中國古代印刷史[M].北京:印刷工業出版社.1993
[2]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重慶:重慶出版社.2009
[3]啟功.古代字體論稿[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